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科技 > 自媒体 >

折叠屏的春天来了,但与柔宇无关

时间:2024-04-05 02:18:54来源:互联网

文|新媒科技评论

近日,一则“柔宇科技遭申请破产”的消息,让这位昔日的“业界明星”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

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柔宇科技(以下简称“柔宇”)及旗下子公司近日均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

对于这一传闻,柔宇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回应,表示公司未曾主动申请破产,也未进入破产程序,目前企业仍在运营中。

值得一提的是,柔宇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已经停更近4个月,过去一年,其在市场上也几乎是完全“消失”,没想到再次回归大众视野,柔宇却只是为了辟谣。

虽然还没有来到破产这一步,但柔宇如今的日子绝对称不上顺遂,不仅遭员工集体讨薪,更遭前员工申请破产,或许,柔宇真的到了要直面失败的地步了。

1、明星公司野心太大?

早在2021年10月,柔宇就传出了欠薪的消息,据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彼时陷于与供应商的纠纷,所以资金链暂时处于紧张状态,但接下来会有补偿方案。

但没想到的是,2022年3月,柔宇再次传出欠薪、裁员等消息,此前承诺的补偿方案也似乎并未执行。两年之后,多位柔宇员工发起罢工维权,要求公司发放拖欠一年多的工资。

早在2022年初,公司创始人刘自鸿就在朋友圈发文,暗指当前正在经历“至暗时刻”,再结合“欠薪、裁员”等消息,彼时公司的资金链恐怕已经出现了问题。

对于一家持续亏损,且迟迟没有迎来新融资的企业来说,即便柔宇是一家曾经估值高达500亿元的独角兽企业,可资金链一旦跟不上,无论其头顶有多大的明星光环,恐怕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成立于2012年的柔宇,其创始人刘自鸿是清华学霸、斯坦福博士,公司更早在2014年发布了厚度仅0.01毫米的,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器。

恰逢柔性屏产业的崛起周期,再加上创始人的经历亮眼,让柔宇一度成为了资本的宠儿,据不完全统计,柔宇自成立以来共获得超百亿元的融资。

技术有了,资金到位了,但柔宇的发展仍然未能一帆风顺。一方面,是初创公司在技术和量产之间的挣扎。

面板行业属于重资产产业,仅投资一条生产线动辄就要百亿元起步,再加上柔性屏作为创新品类需要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这些均给柔宇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

柔宇招股书显示,2017年- 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6472.67万元、1.09亿元、2.27亿元,1.16亿,但研发投入的占比却高达247.87%、447.88%、258.25%、502.01%,柔宇一直迟迟未有盈利。

2017年,刘自鸿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自建产线的“无奈”,“公司一开始并不打算自建产线,但很多谈合作的制造公司都表示,必须先将技术、工艺拿到他们的产线上跑通后才签合同,但这就无法保障公司的技术专利了。”

但或许正是因为选择了自建生产线,才会将柔宇逼至欠薪亏损的境地,对初创公司而言,重资产模式可以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另一方面,刘自鸿也似乎一直未能真正走出实验室。柔宇前员工曾对媒体表示,刘自鸿有着自身的“技术理想”,想要成为“柔性星球”的拓荒者。

比如在柔性屏技术上,柔宇选择的是区别于京东方、TCL、三星等公司的主流技术路线——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真的做到了自主知识产权,融易新媒体消息,并且造价也比业内低很多。

但刘自鸿对技术的执拗也成为了柔宇的“弱点”,特别是柔宇本身是做柔性屏的,但又推出自己的终端品牌,相当于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产品要在实验室和市场中无缝切换,也加大了柔宇的生存难度。

2、自救”还是“他救”

在柔宇发布了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后,其经营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一方面,柔宇产品频繁出现质量问题,不少用户吐槽,柔宇折叠屏手机会出现屏幕破裂,且屏幕非常“脆弱”,稍微磕磕碰碰就会坏掉。

业内人士认为,实验室的产品要走向量产,其往往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迭代过程。柔宇量产背后的质量吐槽,所涉及的不止技术层面,还有供应链、商业布局等。

另一方面,刘自鸿过度“仰望星空”,也导致柔宇不能脚踏实地地发展。曾有柔宇前员工表示,刘自鸿虽然是“技术大牛”,但在企业管理和运营上有所欠缺,公司长期存在“权力高度集中,刘自鸿管理过度”等问题。

这也反映在柔宇的商业模式中,比如柔宇本身做的是to B的面板工厂,但偏偏涉足to C的手机业务,不同市场所面临的挑战完全不同。


近期热点

折叠屏的春天来了,但与柔宇无关 04-05

和府捞面“大规模裁员”好似有靠山? 04-05

2023年第四季度业绩失速,同仁堂何以解忧? 04-05

腾讯和网易硬刚游戏:一场输不起的拐点争夺赛 04-05

“4亿黄金跑了”,“金生金”还是好生意吗? 04-05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