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15 15:15:02来源:界面新闻
而我们看到的是,脱离掉服务类的软件或场景,大家又很容易丧失掉主体性,迅速把自己放在各种各样的标准之下,跟这个网友比工资,跟那个网友比福利。在自恋和自卑相互交织的状态之下,天平一直在摇摆。它跟规则的不稳定和不落实形成了一个更强烈的共振,导致内心和外界的物质世界之间处于两相波动的状态之中。
界面文化:即使是恋爱了、结婚了,不谈感情的现象也很常见。《脂粉帝国》一书中提到,在宅斗小说里,比如《知否》,女主角会把老公当老板。现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夫妻互称“队友”,这成为了网络上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薛静:先说网络文学,女性向网文一开始就希望从爱情的想象里面获得自我的主体性。但人们逐渐发现,哪怕是在思想实验上,哪怕写小说想象这件事儿,都不能说服自己,所以就演变出了宫斗文、宅斗文,人人都面临着严酷的生存考验,稍有不慎命都没了,这时候还讲什么爱情。在这种极端情境之下,把老公当成老板,好好伺候,获得立足之地。
到了绝境之后,比如《甄嬛传》,从情痴到情冷,以弑夫做结,最终拥有了充分的权力。绝境之下触底反弹,就是《知否》。《知否》前半截不谈感情,只权衡利弊,明兰是一个庶女,身份地位、社会资源都很有限,如何整合资源、细致分析以嫁得良人,这是首要的生存命题。
一直到解决了伴侣家族之中复杂的关系,获得了一个稍微有余裕的状态,才会想能不能跟先婚后爱的老公讲感情。这是情感的转折点,第一是女性不再有特别大的生存焦虑了,第二是夫妻之间彼此对境况有相对共识性的感受。男主对女主说,如果我死了,你会难过,但不会难过很久,你伤心之后肯定就利索改嫁了。这时候大家对于彼此都没有那么特别纯粹的、崇高的爱情的期待,或者从一而终的期盼,才触底有所反弹,在此基础上培养感情和默契,这是网络小说给大家的一种想象或者想象性的解决方法。
《脂粉帝国: 网络言情小说与女性话语政治》与其说“队友”为什么兴起,不如讨论过去的一些称呼为什么消亡。“爱人”可能跟时代的背景有关,“先生”、“夫人”、“妻子”大家会觉得是很庄重的称呼,现在一般出现在有社会地位的场景下。“老公”、“老婆”的称呼如果在互联网上提,立刻就会遭人批判为“娇妻”,过于娇嗔,把整个人依附在情感关系之中。
网络这样一个庞大的树洞,更多呈现的与其说是亲密关系中和谐的一面,不如说是难以为周围人所道的、情感关系有裂缝的一面。任何说我处在非常好的情感关系中的剖白,立刻会遭人以“你生了孩子,再看看”、“你检查一下对象的手机,再看看”所压倒。大家需要一个去感情化的称呼,婚姻可能有情可能无情,但公共场合里最安全的是以去感情化的称呼来表达。
“队友”、“室友”成为一个新兴的语态,某种程度上也带有很微妙的话语策略。它不断提醒彼此,降低婚姻生活中对于情感忠贞或者爱情浓度的期待,而转移到以物质为基础的共同抚育的目标和共同打怪的现实情境,共同向某种物质条件、目标所努力。互联网状态下对于伴侣称呼的去浪漫化,与当下人们的心理状态,以及应对心理状态的策略性话语表达密切相关。
04 物理真实性没那么重要,情感真实性变得更加重要界面文化:《零度日本》里重点谈到了直播打赏刷礼物的现象,这一点有什么特别之处?
王钦:在这里我想提到当代日本批评家宇野常宽,他的著作最近也遭翻译成汉语了。不同于让·鲍德里亚这批一九六零年代的法国理论家做出的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批判,宇野常宽看到,当代社会的消费模式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他概括为从经验他人的故事到体验自己的经历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