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2 10:50:01来源:界面新闻
董子琪:电影《闪灵》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小说,我看过不少斯蒂芬·金的小说都不觉得恐怖,因为它会为真正的恐怖铺排特别多前序内容,例如《宠物公墓》说的是将死掉的小狗埋起来就能复活,因而人死掉也能够以同样方式复活,因为有小狗作为铺垫,那种心理上的冲击会小很多。
03 世纪之交的中式梦核,是怀旧还是恐惧?董子琪:学者王德威在分析鬼魅叙事的小说时提到一个观点:当代的鬼魅重返和历史变革有一定关系。我们如今谈的恐怖和一百年前谈的恐怖是不一样的,因为中国经历了社会改革,整个话语体系已经不一样了。《鬼吹灯》系列电影就很有意思,它讲述的是知青到了边疆这一边缘地带,发现当地有很多僵而不死的东西,也就是说,光辉还没有完全能够祛除鬼怪,僵尸可能还会突然复活,黄皮子大仙还会突然作怪,这也造成了诡异感。结合王德威的说法,这也可以说成是,历史变革中生死迷离的处境,给人一种无家可归且十分不安的诡秘感。
从这里也想谈谈中式梦核(dream core)和城市废墟的探索。梦核相关的帖子通常会描述这样一个场景:醒来时发现回到了2005年,面前是90年代风行的蓝色铝合金玻璃,Windows2000系列的电脑,以及桌子摆成一圈的空荡荡的教室,黑板上写着“欢庆2005年元旦晚会”。不知道大家对梦核这个现象有没有什么观察?大家觉得梦核恐怖吗?
尹清露:我经常看到梦核相关的帖子,它本质是一种怀旧。我记得梦核最开始应该是从国外传过来的,刚开始大家不太能代入,因为最初的梦核更多是美式梦核:80、90年代中产住的独栋楼和草坪,或者是空荡荡的旅馆走廊。后来中式梦核逐渐出现,常见的场景有:小时候姥姥家的家庭布局和装饰,小时候常去的街口零食店,还有就是班级开春节联欢晚会……这些场景会让我有很强的感触。
如果中式恐怖大多指的是过去有人死了,那中式梦核就是小时候那个自己死去了,也正因如此,所以这些地方都很空旷,仿佛只有你一个人停在原地。看到记忆中的场景时会有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好像小时候的那个自己还留在这些地方,但中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断裂。
其实我不觉得中式梦核很恐怖,我认为这是一种怀念。一部分人对中式梦核的恐惧在于小时候有一些创伤没有解决。例如有网友评论说班级联欢会的梦核场景很可怕,因为ta就是小时候班级开联欢会时坐在角落默默忍耐一切的那个人。
最开始梦核流行的时候,还有一个遭广泛科普概念叫做阈限空间,它指的是一个过渡的地方和状态,比如机场就是一种阈限空间。在我的理解中,对于梦核而言,这个空间其实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一个中间地带。我看过人类学相关的论文,其中提到空旷(emptiness)这一概念:一些地域的空虚或空旷实际上是战争的后果,家园遭摧毁、田地杂草丛生,这种“空旷”实际充满了过去人类的历史,因此,此刻的空旷是过去和未来中间的一种状态。
梦核 举例 来源:b站林子人:我在网上也刷到过一些关于中式梦核的帖子,我不是很落实它背后的意向是不是恐怖。相较于“中式恐怖”,“中式梦核”好像更中性一点,一部分人觉得它可怕,一部分人其实觉得它很美好。我总觉得中式梦核的一些意象并不恐怖,例如老旧的居民楼、小时候儿童公园里的游乐设施,又或者是必须穿鞋套进入的计算机房......我感觉很多人是以一种怀旧的心情在重温这些过去生活的细节。
我看到的另外一种叙事是:梦核呈现出的独属于90年代末、2000年初的画面,其实对于千禧一代(80后和90后)而言,反而是一个无忧无虑且未来充满希望的年代,所以他们怀念的是过去无忧无虑的时光,更多的是一种Nostalgia(怀旧),而不是恐怖。如果一定要说这里面有恐怖的话,那我们恐惧和逃避的其实是当下,因此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式梦核是千禧一代的赛博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