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9 21:14:56来源:人民日报
“自2010年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以来,我国培育新动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实质性的进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介绍,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从2015年的8%左右开始进入到超过10%的关键时期。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动能指数显示,2015—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为123.5、156.7、210.1,分别比上年增长23.5%、26.9%和34.1%,呈逐年加速之势。
当前,中国新经济新动能正处在从量变向质变转化的关键转折期,要让越来越多的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集聚起来,构建有利于新动能加速成长的创新生态环境。特别是要打通从创新到产业这一环节,消除从实验室产品到产业化之间的“死亡谷”。
中国各地新动能正在加速培育,不少省份特意设置了高新区、试验区等专业园区来支撑当地新动能发展。刘元春认为,园区建设应遵循产业发展规律,重在激活创新动力。例如,各园区应探索包容创新的“放管服”制度,采取既具弹性又有规范的管理措施,建立适合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能力和新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减少显性准入门槛,避免简单套用传统的审批式管理模式,审慎出台新的准入和监管政策;切实用好各类产业基金,避免“撒胡椒面”现象……
“接下来,我们仍应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新动能的加速成长创造更有利的市场条件,使其更好地形成自我循环、自我造血的良性运转机制。”刘元春说。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27日 02 版)
(责编:刘然、夏晓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