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0 04:45:02来源:界面新闻
近日,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提出,严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督促企业深入自查整改,进一步提升算法安全能力。
毋庸置疑的是,大数据和各类算法在电子商务和在线平台中的应用,提升了平台的服务能力,但也催生了诸多商家和平台利用大数据对消费者进行“杀熟”的质疑和矛盾。
大数据“杀熟”问题广泛出现在电商、外卖、网约车等各个在线服务领域。特别是疫情后,旅游成为居民消费的一大热词,在线旅游平台(OTA)也成了遭吐槽“杀熟”的重灾区。
今年,关于“同一航班在3部手机上显示3种价格”的问题就曾登上热搜。有乘客发视频称,在OTA平台订机票时发现,同一天、同一时间、同一趟航班,利用3台手机搜索却显示3种价格,并且价差较大,分别为400元、481元和1330元。其中,1330元为苹果手机搜索结果,有用户质疑价格是否与会员等级、消费频率甚至手机型号有关。“机票越搜越贵”“酒店房价成节假日刺客”的讨论,同样在社交网络上层出不穷。
界面新闻就此向多位OTA平台业内人士询问,他们将问题的原因普遍归结为系统缓存问题、根据供需关系的动态调价,以及用户领取的优惠券不同等,而并非大数据“杀熟”。
通常航空公司放出的机票会统一进入GDS(全球分销系统)中,中国的GDS主要是“中航信”。用户搜索、购买机票时,代理商、在线旅游平台等需要从GDS“调取”机票库存、价格等信息。
一位业内人士以在旅行平台搜索杭州飞成都的机票为例,称旅行平台会向中航信调取数据,查看库存及最新价格。但如果每一次搜索都去调取一遍数据的话,成本会很高,平台通常将调取的数据做一个缓存,不同用户搜索时看到的可能是不同时间调取的缓存数据。但在用户支付时,平台会对票价进行二次确认,可能会导致用户查询与购买时价格不一致。
“机票的价格是航空公司根据客座率实时变动的,售票平台按照一定频率刷新机票价格和库存,刷新延迟也可能会导致两部手机上看到的价格有差异。”该人士说。
另据界面新闻了解,不论机票价格还是酒店价格,均采用根据供需关系动态变化的动态定价模式。旅游高峰、旺季,价格上涨且变动较快,越是高峰期价格变动越频繁,甚至相隔几秒钟预订,用户看到的价格就会不一致。而当需求降低时,机票、酒店价格也将不同程度下降。比如,春节后淡季,国内国际航线均出现个位数、两位数特价机票的情况。
用户领取的优惠券不同也会影响平台界面出现的价格。记者在多个OTA平台上搜索发现,同一趟航班在各个平台上显示的优惠后价格会有几元至十几元的小额差异,在价格说明中,这些优惠包含“限时补贴”、“礼包立减”、“随机立减”、“惊喜优惠”等多个明目,计算规则复杂。
有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消费者在平台上看到的最终价格是享受到多重优惠叠加的结果,这其中有平台的优惠、商户的优惠,还有区域的优惠。
OTA平台上的优惠促销活动是如何制定规则的?相关从业者提到,这些优惠促销活动从目标客群维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阳光普照”式的促销活动,这类活动几乎不设置任何参与门槛和条件,所有用户及潜在用户均可参加,此类促销活动通常以促进用户活跃为主要目的;另一类则是面向特定用户群体的促销优惠活动,例如各种类型的校园促销等。
以OTA平台的酒店优惠为例,大致分成三种类型:一是高等级会员专享价,适用于高等级会员;二是交叉营销的优惠价,通常适用于一个时间段内购买过机票、火车票等产品的用户,在预订酒店时会享受到优惠;三是酒店商户自主参与平台的营销优惠。但OTA优惠政策的设置逻辑和使用门槛都对应着用户不同的实际消费行为,而非用户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