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5 01:13:29来源:互联网
同仁堂国药也表示,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同仁堂国药破壁灵芝孢子粉在中国内地的销售同比出现下滑。尽管2023年同仁堂国药在中国香港市场逐步摆脱疫情影响,收入同比增长10.8%,但中国内地消费市场复苏缓慢,消费者购买意愿谨慎。部分分销商仍在消化库存,导致同仁堂国药在中国内地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70.2%。
不仅是同仁堂国药,同仁堂科技的全年业绩增速也低于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同仁堂科技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39.46亿元、3.68亿元,同比增长31%、15.6%,而年报数据显示,同仁堂科技业绩增速较上半年放缓。其中,营收67.7亿元,同比增长13%;归母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仅1.25%。
另一方面,同仁堂第四季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4816万元、1676万元,相应的减少了公司的利润总额6492万元。
从全年来看,2023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对净利润的影响依然很大。2023年末,融易新媒体消息,同仁堂存货93.4亿元,同比增长39.5%。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08亿元,较2022年增加了2082万元,这主要是存货跌价损失造成的。同仁堂在财报中表示,主要由于收购子公司并入存货,且部分原材料采购价格同比大幅增长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在销售不畅、大量商品即将过期的情况下,同仁堂国药并未对相关存货进行减值计提。2023年,同仁堂国药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仅32.7万元。未来,同仁堂国药存货跌价的变化,也将会进一步影响同仁堂的净利润表现。
3、同仁堂商业表现亮眼,但受区域性限制较大在同仁堂国药、同仁堂科技两家重要子公司业绩失速的情况下,子公司同仁堂商业的业绩表现却较为亮眼。
同仁堂商业在同仁堂集团的业务版图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仁堂持有同仁堂商业51.98%股份,同仁堂商业以终端连锁药房为核心业务,负责境内批发零售。
截至2023年末,同仁堂商业共设立零售门店1001家,较2022年末增加了59家。不过,门店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其中,华北地区416家,华东地区230家,华南地区133家,其他分散在全国各地。
图 / 同仁堂官微
零售药店中,有630家设立了中医医疗诊所,占零售药店总数62.94%;有783家取得“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占公司零售药店总数78.22%。
财报中,同仁堂强调,同仁堂商业加快新零售发展和会员体系建设,推进“大品种”营销创新,零售端开展各类推广活动,2023年,广告及推广类业务经费为1.6亿元,同比增长1.75%。医药商业板块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1.11%,同比增加0.16个百分点。
门店数量、广告业务的增长助推了公司业绩。2023年,同仁堂商业营收103.45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5.5亿元,同比增长52%。
但即便如此,同仁堂商业仍需面对医药电商对实体药店带来的冲击,以及线下药店业务布局较为集中等劣势。
现阶段,互联网+医药加剧了市场竞争,线下药店劣势凸显。相较于线下药店的品牌效应可能带来的溢价,线上买药场景对药店的品牌效应减弱,消费者更看重药品价格。医药电商的营收规模越来越大,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2023年,京东健康营收535亿元,同比增长14.5%;阿里健康2023年财年营收267.6亿元,同比增长30%,均远超同仁堂商业等药店的营收规模。
相较于医药电商,线下药店受区域性限制较大。同仁堂商业的药店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东北、西南等地区门店数量较少,仍需要开拓更多的零售市场。
目前,同仁堂已经在天猫、京东开设了旗舰店,但电商业务的营收规模如何,财报中并未披露。
4、中药材涨价,毛利率承压2023年,中药材涨价也在压缩公司的利润。2023年,同仁堂毛利率为47.29%,较2022年的48.8%减少了1.51个百分点。
目前,同仁堂的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四大领域,分别为心脑血管类、补益类、清热类和妇科类产品。其中,包括安宫牛黄丸在内的心脑血管类产品占营收的比重最高。
年内,天然牛黄的价格年内最高涨幅已超过100%,而这正是安宫牛黄丸的核心原材料。这也导致安宫牛黄丸所在的心脑血管类产品成本同比增长18%,2023年心脑血管类产品毛利率为57.62%,同比下滑3.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心脑血管类产品销售量也在下滑。2023年,心脑血管类产品销售量为1684.71万盒,同比减少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