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31 15:10:01来源:互联网
在孩子不愿上学的复杂问题中,除了与学习本身紧密相连的因素外,还有诸多非学习因素在背后悄然作祟。这些因素看似与学习并无直接关联,却可能对孩子的学习意愿产生巨大的冲击。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这些导致孩子厌学的非学习因素。
从咨询案例的分类来看,首当其冲的一类便是在学校被遇的人际冲突。这其中包含着各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问题,对孩子的心理产生着深远影响。
1. 同学间的友谊纠葛:有这样一个真实的咨询案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初二的女生。在学校里,她有两位极为要好的女同学朋友。然而,这两位朋友之间的关系却并不融洽。每当其中一位出现,另一位便会选择离开,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隔阂横亘在她们之间。而处在中间的女生,内心十分痛苦,她无比渴望能够维护好与两人的友谊,不想失去任何一方。在大人眼中,这或许只是孩子们之间的小打小闹,根本算不上什么严重问题。但在孩子的小小世界里,这却如同一场巨大的风暴,让她整日忧心忡忡,满脑子都在琢磨如何平衡这段三角友谊 。
有一次,她和其中一位朋友去上厕所,让另一位在外面等候。这时,另一位女同学提出一起去做别的事情,她出于无奈,脱口而出:“你赶紧走吧,那个谁谁谁,不愿跟你一起玩儿。”就因为这句话,那位遭拒绝的女同学伤心地哭了好多天。此后,她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内疚之中,不断在脑海里回放当时的场景,懊悔自己说错了话。心理学上,这种反复思考同一件事情的现象遭称为“思维反刍”。这种不断的思索,就像一个无形的能量黑洞,大量消耗着孩子的精力。当孩子的精力都遭这些情绪问题占据时,自然就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甚至会感到头疼不已。在她看来,这是一个自己根本无法解决的难题,最终,她选择了逃避,心想只要不去学校,不见这两位朋友,这个棘手的问题或许就能遭抛诸脑后 。
2. 师生间的激烈矛盾:另一个案例是关于一名一直成绩优异的初中男生,他尤其擅长数学。然而,一次意外打破了他平静的学习生活。某天,数学老师不知为何心情不佳。课堂上,旁边的同学戳了戳他,向他借文具,他便回头与同学小声交谈了两句。这时,老师恰好从黑板前转过身,正好看到了这一幕。顿时,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对着他劈头盖脸就是一顿严厉的训斥。这位男生一直以来都非常自律,成绩优秀,从未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受过老师如此严厉的指责,这让他感到既生气又委屈。他觉得自己仅仅是借文具给同学,并非故意扰乱课堂秩序,实在不应该受到这样的批评。于是,他站起身来,忍不住与老师理论了几句。这一下,老师更加生气了,直接让他到教室外面站着 。
他心中的怒火久久无法平息,回到家后,向家长诉说了事情的经过,坚称自己没有做错,要求老师向他道歉。然而,老师一时间难以放下身段道歉。于是,他一气之下,决定不再去上学。起初,这或许只是一时的赌气行为,但由于家长误以为他过几天就会消气回校,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在家中缺乏监管的环境下,他逐渐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惯,例如沉迷游戏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重返校园这件事对他来说变得越来越困难,厌学的情绪也愈发根深蒂固 。
3. 校园中的言语伤害:还有一类情况类似于校园霸凌。曾有一位女生,由于在本地高考中成绩不理想,选择前往外地就读高中。初次见到她时,能明显感觉到她长得白白净净,十分可爱,只是身形略微有些丰满。在班级里,一些调皮捣蛋的男生经常拿她的身材开玩笑。每次只要有人提及她胖,她的脸就会瞬间涨得通红,表现得极为尴尬。而她的这种反应,融易新媒体消息,反而让那些男生变本加厉,更加频繁地开她的玩笑 。
久而久之,她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最终选择不去上学。她告诉父亲,自己要先减肥,等变得苗条了再回学校。此后,她整日泡在健身房里,然而,减肥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虽然她偶尔会在健身房进行一些运动,但由于管不住嘴,摄入的热量远远超过了消耗的卡路里,半年过去了,体重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家长对此十分无奈,只能带着她前来咨询,希望能够找到让她重新回到学校的办法 。
除了学校里的人际冲突,家庭因素在孩子厌学问题中所占的比例也相当大。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其氛围、成员间的关系以及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