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3 01:15:01来源:界面新闻
茧居者的许多痛苦和烦恼主要源于自我污名、自我贬低和自我否定。许多人可能认为,就算他们不停地自我贬低,也不会打扰他人,既然没有给别人添麻烦,想怎么对待自己都可以随心所欲。就如同《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碇真嗣,自闭于内心世界,不去寻求社会性的自我实现,而是寻求有人能够无条件地认可自己的自我形象。斋藤环对此评论道:“在你自我否定的根底里,一定有着自恋,有想要珍重自己的意愿,更多的是大众的价值观和同化压力在迫使你做出自我否定。”
斋藤环提醒我们,“人通过忍辱负重而成长”的思维极其有害,尊严长期受到伤害会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无论如何不能养成尊严受损的习惯。如果你习惯了忍耐,会加深自我伤害式自恋,认为无论怎么伤害自己都无所谓。在现代日本社会,相较于人权和自由,“个人尊严”总是遭忽视,好在如今性骚扰、权力骚扰、精神骚扰等问题已逐渐遭重视。斋藤环提出了如下几个建议:“守护尊严”,拒绝忍受,为自己的尊严而战;“大胆主张”,考虑他人的同时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开放性对话”,沟通的时候不去竞争正确和客观,变成主观和主观的交流。
说服的关键在于了解他人的动机 《争论与说服 : 如何改变思维和立场》面对极化世界,疏远社会、自伤自恋会造成伤害。那么我们要如何与他人相处,避免交流沦为骂战?《争论与说服》的作者大卫·麦克雷尼关注深度游说、街头认识论和智慧政治,并从中提取出争论与说服的正确方法。
在“智慧政治”创始人卡琳·塔梅里乌斯眼中,去说服他人时,方法的关键在于了解他人的动机。在“改变对话金字塔”中,结构中的每一层动机都必须得到满足,才能够继续往上发展,最终实现改变。金字塔的最底端是舒适感,往上依次是联系、理解、共情,顶端是改变。“在政治对话中,我们常犯的错误是,急于追求金字塔的顶端,而忽视了满足所有其他需求对于实现改变的必要性。”
对一般人来说,日常生活并不因为他们对枪支管制、气候变化、死刑等问题的态度而受到影响。对这些问题持有信念、进行争论或者与他人分享,是在“传达群体忠诚”。如果持有不同立场,可能导致人们在一个可信的群体之中地位受到威胁。所以拒绝原本中性的实证证据,会是非常明智的决定。
这是一种“部落心态”。对于我们所属的部落已经达成共识的问题,其他人会根据我们的看法衡量对我们的信任程度。而如果我们的价值观和群体不一致,就真的可能会被受严重的物质和精神损害。因此,“我们的所知取决于我们的信念:我们假定为真的知识。它也取决于我们的态度:我们对所信之物的赞许或贬低。”当我们身处于一个紧密团结、共享动机的群体中,哪怕事实明摆着告诉我们应该转变思想,我们可能也没有办法做到。
作为既具有说服能力又能够遭说服的社会性动物,我们有一种方法来摆脱困境。我们可能会试图进行辩论来改变整个群体,如果这种尝试失败了,那么会努力寻求共鸣,与外部群体建立连接。如果我们找到了共鸣,那么对于友善对待我们的人提出的挑战性想法,我们也会更愿意持有开放性的态度。善意的互动会让我们感到安全,如果我们改变对“他们”的看法,就也会改变对“我们”的看法。
放弃“作为一种存在状态的优越感” 《如何与利益不同的人合作》当事件发生,人们都会习惯性地认为“他们需要改变!”我们常常会懒惰地指责他人,认为自己是受害人。然而本书作者亚当·卡亨提醒我们: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从自己做起更重要的了。任何其他的态度都会使人从即将开始的改变上分心,削弱主动性,从而使整个勇敢的行动受挫。
卡亨曾在南非种族和解、哥伦比亚内战等国际事件中成功帮助对立双方达成合作。他经常遭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让他们……”,这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我们VS他们,朋友VS敌人,英雄VS恶棍,好人VS坏人,无辜VS有罪。这种责怪他人、将他人敌对化的做法,既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定义自己。但是在非等级化的合作里,我们没有办法逼迫他人改变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