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产业 > 文化 >

什么是“活人感”?从刘晓庆和大冰翻红讲起 | 编辑部聊天室(4)

时间:2024-11-23 00:15:03来源:界面新闻

不过其中也会有一些问题。粗野如果放大了的话也会让人不堪忍受,所以还是要调和在一定的范围内让人觉得喜欢,不管是小燕子还是刘晓庆。我觉得刚才文捷说的“文本盗猎者”也很有道理,不是大冰或刘晓庆他们发生了变化,而是大家文本盗猎的方式和趣味发生了转变。

尹清露:我一开始看到“活人感”这个词,想说是不是跟“出格”差不多?比如我们觉得没有什么希望,就期待有一个出乎意料的人出现。子琪问难道还有“死人感”吗,我觉得跟“活人感”相对的可能是“人机”。我就是一个经常遭吐槽像“人机”的人,比如经常回答“确实”,安慰别人的时候只会说“宝宝你别哭了”、“宝宝我抱抱你,融易新媒体消息,安慰一下你吧”这两句。

或许当技术发展到人可以跟机器对话的时候,其实不仅是机器在模仿人,人也在模仿机器。这时候反而会让我们更珍视一些人的出格的、逃逸出去的一些特质。

董子琪:我看过一部刘晓庆和陈佩斯演的王好为导演的电影《瞧这一家子》,她饰演一个售货员,演得非常好。这可能真的跟人的情感容量、个人气质有关系,她就是一个那么小的配角,演一个国营商店里对顾客非常不耐烦的售货员,但是她一直迸发出银铃般的笑声,非常有标志性,让人忍不住要看她,就是要围绕着她。那时候刘晓庆还很年轻,远远没有什么女皇特质,但依然很吸引人。

《瞧这一家子》海报。图片来源:豆瓣

尹清露:还有人说刘晓庆在一部剧里面同时演了8个角,真的很爱演哈哈哈。情感容量这个词还挺对的,她能够容下来这么多情感,所以才能够演绎出不同的人。

潘文捷:不知大家最近有没有看到两个流行的词汇,“活人微死”和“死人微活”。我之前看了一些“活人微死”的表情包,上面会写“如果世界是个群,那我已经退了”、“原来我是学生,不是畜生”、“没事的,杀不死我的,我会自己死”、“领导说我笨,笑死,聪明可是另外的价钱”等等调侃的内容,感觉现在不论是给老师还是老板打工,大家都是一种“活人微死”的状态,有一种想躺平但不得不遭领导“扎一下”让你起来干活的“活人微死”感。“死人微活”就是默认自己已经“死了”,但是看到比如恋综里面甜甜的糖,又会感觉“尸体暖暖的”。这两种状态跟以前一直讨论的“佛系”或者“躺平”也有些关联。

再谈回刘晓庆,她的身上除了活力,还有一种女性身上很少见到的“第一性”的感觉,她没有那种遭审视的感觉,好像没有受到父权社会的打压。我还想到那英,她是子琪说的“会爆粗口的女性”,经典语录是“最烦装逼的人”。我今年也看了《歌手》,觉得那英唱得一般而且很老派,乐评人都说她唱得不好,她又很紧张,唱歌也出错,但最后还是拿了冠军——这跟大家很喜欢她有关系,她就是第一性的感觉。

此外我也想问:这只是跟她们的性别有关吗?还是跟她们的阶层有关系?可能到了那个社会阶层,你可以做出很多普通女性做不了的事情,好像既是“野蛮人”但又很高贵。

徐鲁青:刘晓庆对于大多数权力和规则都不在乎,我看了她的书,书里面有一段说:我经历过下乡,还有各种运动,我还进过秦城监狱,但是我现在还是能站在这里。

潘文捷:我想到另一位女演员陈冲,她和刘晓庆一起演过《小花》,她俩的差别很大。陈冲和学者罗新对谈的时候,一直说自己缺乏知识,“我好像不配给大家讲我是一个模范青年”,“为什么大家会喜欢我”,“他们在我身上看到了什么我都不知道”。因为她家里人觉得演员不是一个真实的职业,会用一个知识分子的要求去要求她。

陈冲。图片来源:豆瓣

董子琪:这就是文明(civilized)和野蛮(savage)的对比。

徐鲁青:黄圣依爸妈也是知识分子,她也很代表文明。

潘文捷:她太文明了,所以她就“死人微活”了——黄圣依在《再见爱人4》里就有一种“死感”,很多时候一句话也不说。


近期热点

什么是“活人感”?从刘晓庆和大冰翻红讲起 | 编辑部聊天室 11-23

在暴力与绝望的年代如何活下去:从藤本树的《蓦然回首》说起 11-22

谷川俊太郎的诗:我是上了年纪的少年,是尚未出生的老人 11-22

日本“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逝世:“就像吃饭一样,我已经饱 11-22

【专访】谷川俊太郎:中国古代诗人离我近的是李贺,现代诗人 11-22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