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产业 > 文化 >

【专访】汪民安:每个人都感到技术在进步,但不是每个人都感到生活在改善(4)

时间:2024-05-20 15:00:25来源:界面新闻

对碎片化阅读也有广泛的多样化解释。碎片化是19世纪大都市出现时就出现的现象。它当然不止是灵韵的消失,还是专注力的消失,是现代生活大漩涡的必然结果,是时空压缩的全新经验,当然也是对今天信息无休无止的生产和上传的一个必然回应,每个人都是无限信息洪流冲刷过的碎片。不过,我要说,虽然我是研究理论的,但我很少尝试用某一种先在的理论去解释某一种现实这样的工作方法。我更喜欢直面现实本身去描绘它,我越来越喜欢现象学的方法了。

03 无法完全逃避技术,可以尽量降低其毒性

界面文化:你曾在《论爱欲》中谈到巴迪欧对爱的观点:爱不是强行把所有都纳入“一”,不是控制和支配对方,而是承认异质性和混杂物的存在,并用对方的视角体验世界。所以,对爱欲的思考是否也能启发人与机器/人工智能的关系?

汪民安:这个我没什么经验,我只是尝试和ChatGPT对话过,它没有说出什么特别有意思的东西来。它提供的只是知识方面的,它总是在回应,总是遭动的,它不会问你。

我希望有这样一种智能机器,它不停地问你,对你产生好奇,就像一个陌生人对另一个陌生人那样充满好奇。两个人可以不停的彼此追问彼此打听。只有互问,才能体现双方的二重性的差异视角,才能产生真正的交流、探索和爱欲。ChatGPT显然还没有达到这点。

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你只要问它,它总有话可说,它甚至很啰嗦地说,它从不沉默。我还希望人工智能能够沉默,它不愿意回答你,或者它也不想再问你了。我和它的默契是通过沉默来达成的,就像两个朋友不想说话但默默地抽烟一样。

《论爱欲》
汪民安 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

界面文化:如果人注定要遭技术席卷,个体能做些什么来维持一个良好的生活? 

汪民安:我们一直在讲技术带来的危险,这是因为技术的成就和益处是显而易见的。技术总是有两面性。这就是人们说的技术的药性,它既是毒药也是良药。不幸的是,人类将自己的潜能同时应用在这两面性上来。你看看,人们一方面竭尽全力地在制造和发明救人的药物,另一方面,人们也在竭尽全力地制造杀人的战争武器。技术既要让你死,也要让你活。当你看到战场上的士兵同时携带着药物和武器,你就会觉得非常荒谬:人们拼命地发明一种技术就是为了来抵消和对抗他们发明的另一种技术。

我要说的是,人们的生死都置放在技术的框架下,技术构成了我们存在的必然装置,斯蒂格勒等人认为技术构成了我们身体不可分离的外在器官。我们很难去过一种完全逃避技术的生活。我们大概能做的,就是去尽量降低技术的毒性。对个体而言,这似乎很难,但如果每个人都有这种意愿,都发出自己的声音,对技术毒性无限蔓延的遏制并不是不可能的。


近期热点

【专访】汪民安:每个人都感到技术在进步,但不是每个人都感 05-20

历史的神性,只存在于偶然的瞬间 | 一周新书推荐 05-20

多邻国:做题家们的游戏乐园?| 编辑部聊天室 05-20

戛纳力挺女性电影工作者,斯威夫特热影响童书出版 | 文化周报 05-20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05-14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