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8 02:41:27来源:界面新闻
董子琪:《乡村爱情》里面其实一直有两对父子关系。一对是王大拿和王木生。从第一季到第十六季,作为父亲的王大拿一直在活跃,没有交权,儿子一直是在为他父亲服务、打辅助,到了第十六季的时候,能看出他的儿子已经因为生活、因为进入中年,表现出一些精神分裂的症状。这也挺有意思的,它不仅是生活的压抑,来自于父权的压抑,一个是他可能会突然基因觉醒,另外一种他实在没有办法反抗,然后就逐渐的疯掉了。
还有一对是象牙山首富谢广坤和他的独子谢永强,其实谢广坤有个女儿,但是对这个儿子寄予了全部的希望,因为儿子是象牙村第一个大学生,谢广坤又自视甚高,很会为自己争取资源。这里面有一个反差,传统农村老父亲和一个象征着进步的、有文化的儿子之间的冲突,儿子总是觉得父亲胡搅蛮缠,父亲会觉得儿子读书读傻了,要帮他张罗很多事情,但是他又是不能替儿子决定的,因为他在文化上面没有高过他儿子的权威,所以他们就不断吵架再复合,第一季和第二季都能看出他们父子之间非常强烈的冲突。但是到了第十六季的时候,弹幕里会说谢永强仿佛是谢氏基因觉醒了,他会表现出跟他父亲类似的胡搅蛮缠、蛮不讲理,还有为自己争取资源这种特性,所以大家会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回归。这有点像朱自清的《背影》在文末想要沟通的这种感情。《雷雨》里的儿子最后也变得跟自己的父亲一样了,或者比他爸爸还要更加过分,儿子想逃避宿命,但是没有逃过,家族传承的罪恶,也分毫不落的在他身上应验。
《乡村爱情16》剧照 图片来源:豆瓣 嗲儿文学是对从前以父子关系为中心轴的家庭模式的“招魂”林子人:我发现一些日本学者对中式父子关系具体为何的问题特别有兴趣,他们的见解也颇能帮助我们抓住“传宗接代”这个词的本质。日本历史学家竹内康浩在《从前的中国》中指出,传统中国将“家”与“家族”理解为“承继性构造体”,父辈与子辈“一体两分,同气异息”,通过继承祖先、传承子孙,家族得以延续。特别重要的是,大多数古人认为“同气”关系单指父子,“气”仅仅只能由每一代的男性传递,且死者的灵魂只会接受与自己血脉相连的(男性)子孙的供物。父权制家庭的本质正在于此,它以男性的代代传承为根基,女性家庭成员则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次等存在。
另一位日本历史学家岸本美绪由此在《明清与李朝时代》中认为,中国人和日本人对“家”的理解是非常不同的,虽然我们一般认为东亚地区都属于儒家文明圈。对中国人来说,“家”的意识是通过男性血脉传承来塑造的,(男)人只要活着,他身体里的祖先生命就会活着。这种观念在现在依然不乏笃信者。“‘家’的本质蕴含在人的自我生命当中。个人以外的存在作为个人应该效劳的对象,并不是‘家’。”
与之相对,江户时代日本人的“家”更多指的是家产和家业,所谓的家庭成员就像企业员工一样,为相当于企业的家业贡献力量,家是超越个人的团体,家人的共同体意识基础和血缘关系相比,更多源自为了实现“家”的目标而共同奋斗的行为。因此直到现在,家业由长子单独继承(以确保家业不会分散)、过继养子对日本人来说也是很正常的行为。中国的“家”则几乎不存在“家业”观念,中国人对父子血缘关系非常重视,财产分配也大多遵循子辈均等继承的原则。
徐鲁青:人类学家许烺光在40年代的时候去云南西镇做田野侦查,写了本书叫做《祖荫下》。《祖荫下》也是关于大家庭结构和父子关系的,他观察说这种大家庭结构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父子一体,一个是男女有别,然后这两个特点其实都是贬低夫妻关系,强化父子关系的手段,因为他会发现在西镇男性对女性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不仅是丈夫高于妻子,而且兄弟也是要高于姐妹的。所以这种情况下会使得消除所有的性爱表达成为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