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1 22:24:40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见习记者 | 田鹤琪
面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这一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制定已经遭迅速提上各国议程。
日前,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15个部门制定并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本次《方案》提出四项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碳足迹工作格局、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持续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等,融易新媒体消息,并分解成22项究竟工作。
这是15个部门针对碳足迹管理首次联合下发文件,意味着中国将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迈入碳足迹管理新时代。
为何重要?“此次《方案》的出台具有积极的意义。”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敏俊对界面新闻表示。
一方面,通过碳足迹管理,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情况,为制定减排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强化企业和公众的低碳意识,鼓励他们采取实际行动减少碳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气候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焦点,国际商业规则与气候行动规则的融合日益加深。目前,全球各国越来越重视在气候议题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023年10月1日,全球首个“碳关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下称CBAM)正式实施。
根据CBAM,欧盟将对从碳排放限制相对宽松的国家和地区进口的水泥、电力、化肥、钢铁和铝征收碳关税,以实现到2030年欧盟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与1990年的水平相比减少55%的目标。
中国与欧盟贸易往来密切,2020年中国首次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CBAM作为一种进口税,将对中欧的贸易往来产生影响。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孙瑾、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研究生庄婧玙在2023年12月8日发表于《环境经济》杂志的一篇文章中表示,短期看,CBAM会导致中国碳密集产品出口成本增加,局部高碳产品如钢铁等产品的出口受挫,不过整体影响有限;但随着征收范围的扩大,对出口贸易体系将造成持续冲击,尤其是能源密集型行业。
该文章指出,长期来看,按照2023年1-6月出口数据计算,中国涉及CBAM行业产品对欧出口额占对欧出口总量的约4%,主要为钢铁及其制品、铝及其制品,修订方案的出口产品占比将增加至10%,预计未来如果CBAM覆盖欧盟碳市场所有行业,中国受影响产品将占对欧出口总额的14%以上。欧盟自身技术的革新,会削弱中国相关优势地位,从而影响中欧贸易的发展。
CBAM的实施之所以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究其原因是,中国和欧盟的工业化进程和碳市场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
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阶段,且正在为2030年实现碳达峰而努力,但根据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煤炭依赖度虽呈明确的下降趋势,但依然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欧盟早已完成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现阶段需要加快二氧化碳的绝对量减排。且两者的减排成本、政策协同等方面也仍存在较大差距,适用于不同的减碳方式和减排速度。
除欧盟正式实施碳关税外,国际上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相关法案的制定中。如美国的《清洁竞争法案》(CCA)预计2024年可能通过,该法案旨在落实造成温室气体的国内和进口产品的碳价格,分为针对国产产品的碳定价机制和针对进口产品的美国碳边境调节机制(US-CBAM)措施。
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也均在考虑“碳关税”立法。
随着各国碳关税政策的推进和实施,预计会有更多的行业遭纳入碳关税的征收范围,进口产品将面临更广泛的碳排放成本考量。在此趋势下,各行业未来可能需要应对更加严格的碳关税挑战。
因此,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出台,则有助于企业通过量化和管理其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碳排放,进一步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增强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有效抵御碳关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中国未来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石敏俊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在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例如,与2005年相比,2020年的碳排放强度已经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