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6 02:21:02来源:新媒体
【桂林日报讯】(记者刘健 通讯员秦榛 吴梦行)12月20日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正式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从57个国家136个候选乡村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2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大寨村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个成功入选2022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的村寨。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称,此次入选显示了大寨村旅游业在提供就业、支持当地企业和保持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充分彰显了大寨村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各方面致力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目标重点发展旅游业。毫无疑问的是,大寨村的入选将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推动大寨村的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龙脊镇大寨村位于龙脊梯田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地带,龙脊梯田始建于秦朝,距今有2300多年的历史。梯田面积达到66平方公里,呈现出规模宏大、无比壮观的景观,每个季节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春季到了灌水的时节,梯田如一面面镜子,映射着天空中的片片云彩。夏季正是稻谷生长的季节,风吹稻田,形成一道道绿浪,呈现出盎然生机。秋天稻谷成熟,金黄色的梯田连绵数不断,层层叠叠,似一座座金山,象征着丰收的喜悦。冬季梯田银装素裹,似一条条银龙盘旋在山间,美不胜收。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领略到龙脊梯田的壮观,体验少数民族风情,这跟在手机上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来自湖南的蒋女士说,经常在网上刷到龙脊梯田的照片,早已向往,来到这儿一看,果然名不虚传。不仅能欣赏层层叠叠、风光旖旎的梯田美景,还能体验红瑶刺绣,感受少数民族风情,这趟龙脊梯田之旅让她赞不绝口。
“可以这么说,没有旅游业,我们还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担任过村支书的潘保玉经历过大寨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禁感叹。在发展旅游业之前,因为人多地少,大家基本上靠着梯田种植的水稻过活,现在梯田摇身一变,变成了大家的“金饭碗”,让大家吃上了“旅游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大寨村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尝过之前生活的“苦”,大寨村人更是珍惜现在的“甜”,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近年来,大寨村牢牢把握“水稻就是风景线、梯田就是金饭碗”的底线,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始终坚持农业生产这个根本,严格遵守稻田耕种、收割等生产时令,加强对梯田的保护,确保农业生产与旅游开发同步可持续发展。同时让当地特色农耕文化得到较为完整地保留,无论是翻耕、耙田、梳秧、插秧,还是割禾、脱粒、晒谷、入仓等农耕文化,都吸引游客流连忘返。
在发展旅游业的道路上,大寨村在不断摸索中前行,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大寨村发展的旅游道路。通过景区分红、梯田补助、土地入股、民俗展示、建设务工、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导游服务、特产销售等获得丰厚的收益,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为共同建设好景区,大寨村成立了旅游管理委员会,以村民自治为主,大家共同参与。配合政府、企业建设停车场、景区步道、民族歌舞场等,开展梯田恢复维修,举办民族节庆等文化活动,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民企关系融洽和谐,形成了人人都是景区股民、人人都是旅游建设者、人人都是形象代言人的良好局面。
据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广体旅局局长阳庆国介绍,龙胜积极引导大寨村树立“种田就是种风景,种稻就是种人民币”的理念,以旅游业促进当地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原生态的梯田景观为核心,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统一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生态和景观的规定。在大家的共同保护下,环村四周的高山梯田成为了闪亮的“金饭碗”,如今大寨的村民成了“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
曾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在景区经营农家旅馆、出售手工艺品、表演民族歌舞,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村民变成了“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新型农民,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梦。
上一代的大寨人不但从青山绿水当中找到“金饭碗”,更从下一代教育着手,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铸造可以代代相传的“金山银山”。从2008年开始,大寨村每年都会从集体经济收入提留中设立“鼓励教育奖”,融易新媒体,补助经费逐年提高。“我们每年都会从分红中提取部分资金用来鼓励学生,考取大学一本院校的学生奖励5000元,考取二本院校的学生奖励3000元,小学生每考取一个A就可以得到50元的奖励。希望可以通过设立这个奖项,来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实现代代传递。”村支书余琼通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