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5 22:41:02来源:新媒体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王薇、通讯员安涛、邓月龙报道)在奇台县有一座距今1382年的古城遗址——唐朝墩古城遗址,这里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物资运输重镇,在历史更迭中见证着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12月16日,融易新媒体,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奇台县博物馆展出,102件文物首次集中亮相。
据史料记载,唐朝墩古城始建于唐朝贞观十四年(640)年,是北庭都护府下的蒲类县城遗址,由于北墙中部现存1处约12米见方的墩台,故清代以来称“唐朝墩”。城址1962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展出的部分文物。安涛 摄
从2018年起,中国人民大学与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5年对唐朝墩古城遗址展开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揭示了这座昔日小城商贾云集的繁华盛景:既有唐代院落,又有罗马式浴场、佛教寺院等不同宗教在这里和谐共存。遗址出土的壁画、陶器等文物,以及汉文、回鹘文和叙利亚文等多种文字遗存,记录了各民族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相互交融。
该展是福建援疆福州分指挥部“文化润疆”项目之一,以唐朝墩古城为背景,通过“大唐蒲类城”“古道现遗珍”“多元共繁荣”“春风吹又生”4个篇章,全面印证了唐代至元代,新疆地区多民族融合、多宗教共存、多文化兼容的历史事实,增进人们对新疆历史发展的了解。
走进展厅,便踏上了一趟探寻悠久多元、开放同心的探秘之旅——透明的玻璃展台内瓷器、金属器、骨器、玻璃等遗物一一陈列,唐朝墩古城浴场遗址功能分布图陈列墙面,展出的铁箭、铁刀、铁甲片等遗物表明历史上有士兵驻扎于此;铁犁、铁镰、石磨等农具和猪骨、羊骨等动物骨骼显示当时的生产方式为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墨书陶片上写有“白米”字样体现了当地的农业状况;铜胯饰、铜簪等遗物体现了唐王朝对当地的控制和影响。
图为奇台县博物馆唐朝墩古城102件文物展一角。 安涛 摄
展出的文物中,7块景教壁画在国内外都较为罕见。景教起源于当今叙利亚,唐朝时曾一度在长安兴盛,直到唐武宗时期渐渐绝迹。壁画上的人物手握权杖,体态丰满,延续了唐代风格,其服饰、发型和北庭故城中的壁画风格颇为相似,都有唐代中原文化神韵,体现出丝绸之路东西文化的交流、融汇与创新。
在基本陈列的基础上,奇台县博物馆还将中原地区与唐朝墩古城遗址出唐代器物进行对比,反映出当时中原地区与西域边疆地区的紧密联系。
“看到唐朝墩古城出土的文物我感到非常震撼,也感受到新疆历史文化的多元。”奇台县居民郭英辉观展后说,这些文物历经千年保存下来,让后人触摸到了历史,领略唐朝墩古城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交相辉映的发展历程。
奇台县博物馆馆长李远娇说:“经过5年的考古发掘,厘清了唐朝墩古城遗址历史脉络,让文物成为新疆多元一体文化最好佐证。博物馆是博古通今的所在,相信通过后续的考古发掘工作,将有更多文物亮相,我们将推进博物馆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传承中华文化,推进文化润疆,激发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热情,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各族人民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