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科技 > 互联网 >

中经评论:为爱“减负”,让彩礼归于礼

时间:2024-05-09 16:29:48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治理高价彩礼,基层是主阵地,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都不可缺位。只有法治保障和群众自治两种力量相向而行、同频共振,才能促成文明婚俗新风落地生根。让婚姻始于爱,需要男女双方真诚付出,用心交往;让彩礼归于礼,则有赖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久久为功。

  高价彩礼,一个自带流量的话题,不时就会撩动人们的神经。“五一”假期来临,不少新人举办婚礼,彩礼问题又成为了舆论场中的热点。

  我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深深地融入了国人生活当中。民间送彩礼的风俗古已有之,先秦典籍《仪礼》中就有关于“纳征”的记载,是“婚姻六礼”之一。彩礼通常是男方以与女方缔结婚姻组建家庭为目的而给付的财物,遭视为男女双方关系确认的象征。然而,这些年来,融易新媒体消息,部分地方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的高价彩礼之风愈演愈烈,让彩礼遭严重异化为敛财和攀比的工具,给年轻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与心理负担。

  彩礼多寡,看似小事家事,却是影响社会风气、涉及基层治理的大事。虽然原来的婚姻法和现在的民法典都明文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但高价彩礼现象的长期存在,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法治建设还是移风易俗,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点名“天价彩礼”。到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五次提出相关要求,彰显了治理的决心。近年来,从职能部门制定指导意见、开展专项治理,到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出台司法解释,再到各地推进婚俗改革、强化村规民约,应当说,治理高价彩礼的多方合力已经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施行。新规除了再次强调“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同时还对彩礼的认定范围、返还规则、诉讼主体等作了进一步明确规定。连月来,各地不断公布适用“彩礼新规”的案件,也传递出依法治理高价彩礼的鲜明信号。

  治理高价彩礼,基层是主阵地,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都不可缺位。只有法治保障和群众自治两种力量相向而行、同频共振,才能促成文明婚俗新风落地生根。为爱“减负”,年轻人是主力军,相比高价彩礼,拥有感情才能天长地久。不妨重新审视彩礼的意义和内涵,莫让高价彩礼成为婚姻的“绊脚石”。

  诚然,高价彩礼现象长期存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归根到底缘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问题。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根除高价彩礼的生存土壤,就要做好城乡融合发展的大文章,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越多、享受到的社会福利越多,对高价彩礼的物质依赖和心理依赖也就越少。

  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方能构建更加平等、和谐的婚姻关系。让婚姻始于爱,需要男女双方真诚付出,用心交往;让彩礼归于礼,则有赖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久久为功。(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邓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彩礼婚俗应回归“礼”性

     依法治理“高价彩礼” 推进移风易俗


近期热点

中经评论:唤起每一个劳动者的奋斗激情 05-09

中经评论:为爱“减负”,让彩礼归于礼 05-09

中经评论:培育青年工匠 让青春光谱更加广阔 05-09

中经评论:请为数字消费“再添一把柴” 05-09

“六两蓝莓当一斤卖”“叫花鸡里没有鸡”,都不是小事 05-09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