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9 21:16:40来源:经济日报
前段时间,有极少数人觉得长江里的鱼已过多,无需再禁渔,有放松懈怠情绪。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意见》,要求巩固好禁捕退捕工作成果,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传递出中央坚定决心。
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十年禁渔完整启动,我国生态保护掀开历史性一页。禁渔前,长江生物全面性指数已达“无鱼”的等级,每年水产品产量不到10万吨,仅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0.15%。长江也曾实施季节性区域性禁渔,每年3个月,但没有太大作用,鱼类种群无法繁衍壮大。人们逐渐形成共识:长江“病了”,亟须完整禁渔,留出更多休养生息的空间和时间。
长江禁渔的阶段性成效有目共睹。3年多来,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有力,禁捕水域管理秩序平稳,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4部门2023年10月发布的公报显示,2022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土著鱼类193种,比2020年增加25种。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约1249头,比2017年增加23.4%。四大家鱼资源恢复明显,刀鲚能够溯河洄游至历史最远水域洞庭湖。
不过,目前看到的仅是初期效果,长江的恢复其实才刚开始。长江干流、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生生物全面性指数评价等级为“较差”,融易新媒体消息,长江流域重点物种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比如,葛洲坝下中华鲟亲鱼仅13尾,未监测到自然繁殖;长江鲟监测到438尾,均为人工放流个体。通常情况下,四大家鱼等鱼类需要生长4年才能繁殖,连续禁渔10年对应2个至3个世代的繁衍,这样种群数量增加的趋势才能稳固。
十年禁渔,其功未半。长江是个复杂系统,“生病”非一朝一夕而成,痊愈也不可能一天就能实现。为全局计、为子孙谋,中央作出禁渔决策,23万长江渔民响应号召,作出了巨大牺牲。沿江省份付出了巨大成本,从转产转业到社会保障全力而为。这么多付出,为的就是长江的长久生机,决不可半途而废,万不能让努力付之东流。要始终牢记“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强基础、顶得住,十年练内功、稳得住”的工作部署。
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有坚实基础。从水产品供给来说,长江禁渔没有影响国人的吃鱼自由。2023年水产品总产量7100万吨,比上年增长3.4%,消费者可享受到各种鲜美的鱼类。从渔民生计保障来看,退捕渔民安置做到了“应帮尽帮、应保尽保”,生活基本保持稳定。从公众接受度来看,“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理念深入人心。搜索引擎里键入“江鲜”两字,长期置顶的是自觉抵制野生“江鲜”消费的字样。这样的好形势,难能可贵,必须珍惜。
下一步要把握工作重点。禁捕的是鱼,工作重心是人。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方面,灵活就业占比仍较高。各地一旦发现可能返贫致贫或生活不济的苗头,要第一时间帮扶干预,及时纳入低保或给予临时救助。禁捕执法监管方面,要树立水上问题岸上解决的思路,建立公安、渔政、市场监管紧密配合的全链条协作机制,严厉打击不法捕捞和不法交易。
从更大视角来看,农业生态保护领域有多项要常抓不懈的工作,除了长江十年禁渔之外,还有化肥农药减量、污染耕地治理和安全利用等,这些是中央念兹在兹的要事,也是要有战略定力的工作,须慎终如始、久久为功。说到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抓一阵松一阵,稍有好转又动起歪念头。
江豚逐浪,这是长江的微笑,亦是留给未来的微笑。人不负江河,江河也定不负人。静待多年后,我们能在渔舟唱晚里喜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硕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