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9 20:16:01来源:经济日报
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万家灯火。如何进一步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促进相关政策举措的有效确定,值得研究。
2023年以来,在经济运行不落实因素增多的情况下,我国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通过及时调整优化稳就业政策,稳岗返还政策持续实施,吸纳就业补贴延续拓展,扩岗补助及时重启,形成了稳就业的系统性政策支持体系,全年各级政府各类资金直接支持就业创业超过3000亿元。2023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1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72万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3397万人,显现出就业状况逐步改善的态势。
应该看到,虽然当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每年春节后,是劳动者换岗流动的高峰期,也是企业开工复产的关键期。接下来,要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阶段性政策并加大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夯实稳就业的经济基础。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加强财政、货币、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细化稳岗拓岗机制。企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要稳就业,稳企业是关键一环。应持续优化民间投资的营商环境,确定社保补贴、吸纳就业补贴、税费减免等支持政策,着力为企业降成本、减负担,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强化对企服务,对重点企业动态摸排与跟踪服务,做到企业缺工规模、缺工类型、技能要求“三清”,建立缺工企业清单,配备就业服务专员,支持企业开展用工余缺调剂。
充分激发数字经济稳就业的潜力。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就业环境摆脱了时空限制,就业方式突破了单一关系,可以为求职者就业创业提供更多选择。按照目前职业发展的趋势,未来5年,数字经济有可能创造3000万个以上的就业机会。同时,数字经济催生的新职业也对求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多数高校对工科、农科类数字化人才的学科建设不足,高校相应的工业数字化和农业数字化师资队伍建设明显滞后,难以匹配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要求。应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按照“新工科(新农科)建设+新职业确立+新实训搭建”的要求,增加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学科专业,建设数字经济研究平台和实验室,夯实数字经济专业人才队伍根基。政府应因势利导,增加社会培训预算、建设数字化培训平台,持续规范开展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更多劳动者技能更加匹配数字化时代。
稳就业惠民生,还要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密切跟进了解大龄失业、残疾家庭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失业状况,帮助有就业意愿的人尽快实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及时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常规性保生活待遇,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层层压实责任,不断健全完善欠薪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常态化监测评估和检查督促。(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韩晶 张滨)
,融易新媒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