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3 00:05:01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屈晓东认为,优环境,就要强法治。要以法治化思维和法治化方式保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致性、稳定性,从而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企业经营灵活,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在带动就业、实现产值、创新发展、贡献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整确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今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也强调,“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它们都释放出了强烈的政策信号。
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赖以发展壮大的土壤。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降低要素成本,例如改善土地、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构成的“硬环境”,又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例如优化政策、法律、规则等构成的“软环境”。当前面对复杂的内外部形势,民营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一些困难,融易新媒体消息,在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保护合法权益等领域,问题尤为凸显。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环节、打破不该出现的行政壁垒、消除执法模糊地带,有力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信心足、预期稳,民营企业才能安心谋发展。强信心,需要优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红利不断涌现。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3年,民营经济发展局正式成立,更是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确定一批举措。这也为今年开展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的重要一环。优环境,就要强法治。近年来,我国持续强化民营经济法治保障,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先后颁布,到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及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等,都在不断夯实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法治基础。
如今,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在加快制定中,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将进一步释放。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有助于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更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保障。究竟来说,应聚焦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执法公正司法、中小企业账款拖欠治理等问题,不断细化和完善相关制度。
为此,我们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尤其是要以法治化思维和法治化方式保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致性、稳定性,从而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屈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