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3 00:04:19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一些网络博主使用AI技术“复活”逝世明星的做法备受争议,在视频评论区,还有博主打着温情的名义,趁机做AI推广、收费服务。
“AI复活逝世明星”涉嫌侵权
逝者的肖像权和隐私权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这也是维护个体尊严的一部分。未经家人同意,将逝者的形象和声音通过AI技术“复活”并公之于众,不仅违背了社会伦理和道德,还触碰法律底线。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对于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权益的行为,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要求侵权者承担民事责任。【详细】
其实,对于一位逝去的明星,不仅无亲属关系的网友无权擅自按下“复活键”,即使是逝者的亲友,是否有权选择“复活”逝者也存在不同意见。或许逝者本人并不想要如同赛博宠物般的“永生”。【详细】
擅自按下“复活键”也伤害生者
亲人离世,家人需要时间来面对和接受,并逐渐适应生活的改变。在此过程中,倘若有人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利用技术手段将逝者以数字化形式再次呈现,很可能会打破逝者家人努力维持的平衡和内心的宁静,让他们再度陷入失去至亲的伤痛中。【详细】
尽管科技再造的“数字生命”似乎让生与死的鸿沟变得模糊,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用逝者生前音视频素材做出来的,只是具有其相似音容的数字产物,并不是逝者精神的延续。对于生者而言,无论虚拟的影像多么栩栩如生,终究要学会与生命告别。【详细】
不能任由AI一路狂飙
假如复活的逝者形象和言行偏离了其原有模样,更是对逝者、逝者亲属、粉丝等的多重伤害。追星者应冷静对待,拒绝这种营销手段。网络平台也要及时跟进,下架这些涉嫌侵权、有违公序良俗的视频。长远来看,相关法律法规也应适时更新。【详细】
AI技术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创新空间,也让人们的工作生活拥有了许多便利,但这一技术的运用不能突破法律规定,不能侵犯他人权益。针对“AI复活”逝者的现象,期待相关法律法规能进一步完善,明确AI技术应用的范围和边界。只有坚守法律底线、尊重公序良俗,AI技术才能真正暖人心、造福祉。【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北京日报、燕赵晚报)
V视角:
@月盈怀_:人死不能复生,融易新媒体消息,别在亲人伤口上撒盐了。
@火锅丸子:逝者已矣,就不要再消费他们了。
@来自天鹅之城的小团团:AI复活的明星,无论多么逼真,都无法替代真实的情感交流。这不仅是对人类情感的一种简化,更是对失去亲人痛苦的无视。
@默默大夜猫:看来今后我的遗嘱要增添一项,去世以后任何人不得用AI“复活”我。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逝者要不要“复活”,首先是个人意愿,其次需家属同意,除此之外,其他人根本没有这项权利。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一个可以想见的未来,我们将与AI技术共生共融,因此,要保持足够的审慎和敬畏之心。新技术应用初期,或许会存在一定的法律模糊地带,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些人可以肆无忌惮地“抢跑”。为了防止出现更多乱象,必须加强对AI技术的研究和监管,提前明规立矩,划清红线与底线。这样,才能真正推动科技向善。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