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科技 > 互联网 >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3)

时间:2023-07-19 12:25:01来源:经济日报

  第二,积极探索投融资机制。充分肯定粮食主产区和调出区对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贡献,在稳定增加中央财政投入基础上,探索由中央协调粮食主销区对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财政支持路径,全面压实不同地区地方政府的投入责任。鼓励指导各地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进一步在土地出让收益、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专项债券等方面进行倾斜,并加大政策性金融资本投入。

  第三,探索构建长期有效的管护机制。农田三分建七分管,要严格遵守建管并重的基本原则。各地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应及时制定高标准农田建后管理办法,明确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权利义务,确保管护主体的责任落实和相应的督导考核。继续跟踪监测不同地区在农田建成后采取的管护举措,及时总结不同地区的模式做法和经验教训,并在适宜地区进行复制推广。同步探索引入保险机制、购买第三方服务、委托专业化机构等市场化方式,推动建立有效的管护机制。

  藏粮于技创新是根本动力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如何向科技要产能?

  刘长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农业科技进步是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根本动力。近年来,我国种业创新、机械化和智慧农业快速发展,对粮食与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种业方面,我国种业创新体系不断健全,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新品种数量、质量以及专用特用品种供给等均有较大提升,确保了农业用种安全。根据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数据,截至2022年,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国家级审定品种累计达8875个,其中2016年以来审定的品种占81%。21世纪初以来,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国审新品种区试单产从每亩500公斤增长到每亩650公斤以上,黄淮冬小麦国审新品种区试单产从每亩450公斤增长到每亩550多公斤,长江中下游一季中籼稻国审新品种区试单产从每亩560公斤增长到每亩640公斤。单产增长的同时,粮食新品种在营养、口感以及宜机作业、抗病、抗倒伏等特性上也有较大提升。农业农村部从全国3万余家种业企业中遴选了200多家构建国家种业企业矩阵,进一步集中力量加快种业发展。

  在机械化方面,我国农业机械装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研发水平、制造能力大幅提高,大型高端农机、智慧农机等核心技术加快突破,生产的4000多种农机产品可满足国内90%市场需求,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目前,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其中,小麦近98%、水稻超85%、玉米超90%、大豆近88%。除稻麦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等耕种收环节农机保有量持续增长外,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产品烘干、仓储、冷链、保鲜以及作物秸秆收集、处理等环节的机械装备短板也在快速补齐。同时,农机数字化水平大幅提高,以北斗、5G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农机装备加快应用,加装北斗卫星导航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植保无人机等实现了自动精准作业。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调查10个省的300多个村庄,农业生产应用无人机的比重为46.4%,使用装有GPS的农机比重为27.1%。

  在智慧农业方面,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各种智慧农业模式兴起,推动农业进一步从数字化向智慧化发展。特别是各类数据,包括生产过程管理、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与食品安全、农业装备与设施监控等数据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推动农业生产决策与资源利用智能化、精准化、集约化。同时,各类传感器与数字装备也在调查村庄过程中得到大量应用,其中,9.6%应用智能装备采集作物生长信息、11.3%采集作物疾病信息、10.7%采集土壤等环境信息、5.7%获取农业遥感信息、5.0%应用成像设备,形成了农业企业自主型、加工流通企业带动型、专业化服务企业主导型、数字化农机企业主导型和农技推广体系依托型等各类智慧农业模式,正逐步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智慧农业体系,不断满足广大农户差异化的智慧化需求。例如,中化集团的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爱科农ICAN大数据平台等,通过整合现代信息技术、遥感技术、作物生长模型、AI智能预测等,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智慧化决策。

近期热点

中经评论:家装服务行业亟待规范 10-28

扶持中小企业尚需发力 10-28

强镇兴村需精耕细作 10-28

法国开启再工业化“绿色纪元” 10-28

银行也不能乱收费 10-28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