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1 20:14:02来源:经济日报
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制定到2025年农业清洁生产目标,即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00万亩,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5%,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从节水灌溉、化肥减量替代、农药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处理5个方面提出了高效、清洁农业生产模式的改进方向,促进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案例,为实现农业清洁生产提供了可借鉴参考的技术模式。
农业投入品减量取得成效
近年来,我国推动农业生产投入品减量增效进展如何?
师荣光(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农业投入品是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或添加的物质。包括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用生产资料产品和农膜、农机、农业工程设施设备等农用工程物资产品。农业投入品过量和不当使用,已经造成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引发一系列诸如食品安全、人体健康等方面的社会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对工业、矿产等污染源,农业投入品具有量大、面广、隐蔽性强和持续性使用等特点。近年来我国化肥、有机肥、农药、农膜以及污泥等农业投入品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加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例如,畜禽养殖业使用的配方饲料中往往添加了一定比例能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但含有重金属元素的添加剂,除一部分被畜禽吸收外,往往以畜禽粪便的形式被排泄后,直接施用于农田或被加工成有机肥,从而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积累。农膜生产使用的热稳定剂中含有镉、铅等重金属,在大量使用塑料大棚和地膜过程中可能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有机物和微塑料污染。农业投入品施用会造成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微塑料等新型污染物污染。相关研究表明,污水灌溉是微塑料进入农田生态系统主要途径之一,洗衣过程中产生的合成微纤维是农田生态系统微塑料来源之一。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广泛,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高于世界主要国家,尤其是果园和设施蔬菜化肥过量施用现象较为突出。
空气污染。农田施肥是增加土壤营养成分、提高农产品产量的重要手段,但施入农田的肥料仅有部分进入土壤、被农作物吸收,还有相当一部分肥料挥发进入大气环境,从而造成污染。
生态环境破坏。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等农业投入品还会破坏生态环境,降低生物多样性,不易回收的膜碎片累积在土壤里,阻碍了土层间水分渗透,降低了对水分的吸收能力,是引起土壤盐碱板结的原因之一。此外,肥料、兽药、农膜、地膜等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添加剂也会在使用过程中释放到土壤里,随着土壤水分渗透迁移,污染生态环境,同时也存在向农产品及畜类富集、转移的风险。
2022年11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和《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要求持续推进科学施肥施药、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撑。各地深入推进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科学施肥、施药理念不断强化,技术不断创新,措施不断落地,农业投入品减量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化肥农药用量连续下降。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加快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应用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农用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6年保持下降。2021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5191万吨,比2015年减少13.8%。2021年农药使用量24.8万吨,比2015年减少16.8%。
二是施肥和施药结构更加优化。制定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氮肥定额用量,分农时分作物发布科学施肥技术意见,指导科学选肥用肥。氮磷钾施用比例由2015年的1∶0.53∶0.36调整到2021年的1∶0.49∶0.42,控磷增钾效果明显,复合化率进一步提高。农药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全国登记的低毒微毒农药占比达85%以上,高活性和环保型新品种市场份额逐年增大。
三是施肥和施药方式不断改进。推广应用高效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配方肥占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施肥总量60%以上,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现象得到基本遏制。2021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6%,比2015年提高23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2.4%,比2015年提高9.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