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2 15:11:01来源:经济日报
最后,企业被迫调整产业链供应链,大量企业外迁。俄欧能源脱钩,欧洲机械制造业、化工行业、金属冶炼业等优势行业的企业不堪原材料价格暴涨等成本重负,开始调整供应链,不断向域外扩大投资、开拓业务。与此同时,美国能源价格优势显现,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对投资美国的企业提供巨额补贴,吸引欧洲企业赴美国投资。不少欧洲企业也追加了对中国投资,例如,巴斯夫公司大规模注资湛江,大众公司增加对中国投资等。欧洲“去工业化”担忧加剧,欧盟委员会不得不组织专门由能源政策制定者、能源供应商、消费者参加的圆桌会,讨论如何在能源价格高企情况下设立额外基金来保护消费者、家庭和企业,保护欧洲的核心产业。而围绕《通胀削减法案》等,美欧在贸易及产业上也摩擦不断。
俄欧能源脱钩和能源危机引发了此轮“去工业化”,在俄欧关系难以回转情况下,欧洲应对手段和政策选择空间有限。一方面,欧盟的财政和金融体制,以及当前欧洲天然气价格的相对水平,决定了政府缺乏为企业提供充足能源补贴的财政资源。另一方面,濒临破产的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分散生产或重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来规避能源价格风险。若“去工业化”持续,将对欧洲经济社会造成严重打击。
中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2022年12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2022年统计手册》指出,全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将从2021年的5.7%降至2022年的3.3%,商品和服务贸易都将放缓。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疫情形势延宕反复和地缘政治冲突升级是主要原因。俄乌冲突引发能源价格暴涨,美联储加息和美元升值给新兴经济体带来资本外流和债务压力,对世界经济造成直接冲击。从宏观角度看,世界经济下行,全球实际需求低迷,导致国际贸易规模趋于萎缩。2022年10月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22年国际货物贸易量增长3.5%,较2021年下降6.2个百分点。德国基尔研究所公布的基尔贸易指数显示,2022年10月经价格和季节调整后的国际贸易增长仅为0.3%,其中美国、欧盟、中国和俄罗斯出口增长分别为1.0%、-0.3%、2.4%和0.3%。
在全球贸易陷入停滞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其中,中国对俄罗斯进出口1.28万亿元,同比增长29.3%。在中国20多个主要贸易伙伴中,2022年中俄贸易额同比增幅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总额从2021年675.7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761.23亿美元,同比增长12.8%,进口总额从2021年793.2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1141.49亿美元,同比增长43.4%。据国际金融协会统计,2022年中俄1900多亿美元贸易总额中,来自中国的商品占俄罗斯总进口的36%以上,对中国出口占俄罗斯总出口的20%。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迅速采取措施应对,防止金融体系崩溃,并调整对外经济合作战略,扩大与中国、印度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合作。同时,能源价格上涨也是中俄贸易额大幅增长的促进因素。2022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同比增长43.4%,包括石油、管道天然气等,并加大了矿物肥料、木材、农产品和海产品采购数量。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大幅增长,主要包括消费电子产品、挖掘机、汽车、微处理器、服装、鞋和日用品,俄罗斯已增加对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和汽车的采购。国际金融协会数据显示,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土耳其超过欧盟成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国。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教授丹尼斯·佩列佩利察表示,退出俄罗斯市场的大多数商品已被中国和俄罗斯的同类产品取代。进口增长的潜力仍然存在,特别是考虑到俄罗斯积极推进工业化,需要大量机床、设备、零部件等。2022年中俄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2023年增长潜力依旧巨大。
对全球经济秩序产生系统性影响
从全球视角和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看,美欧大规模制裁给俄罗斯经济带来长期负面冲击只是局部事件,对全球经济秩序发展的系统性影响更值得重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