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科技 > 互联网 >

炒鞋风口不再 得物APP盈利苍茫

时间:2020-07-07 16:49:35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代周报记者针对投诉处理方式等问题致电得物,其相关负责人称,得物所有商品都是先鉴别再发货,确保用户可以放心购买到品类丰富的正品潮流装备,对恶意售假情况将一律封号处理。

  得物APP(下简称“得物”)近期不断被点名。

  “之前是央视,这几天又是中消协。”7月4日,从得物离职不到半年的张恒(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6月29日,中消协公布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其中特别提及得物,其在监测期内共被搜到8735条相关负面信息,主要涉及假冒伪劣、鉴定费、优惠券等问题。

  报告显示,以上相关负面信息分别于6月9日和18日出现两次峰值。

  消息一出,引起网友热议。29日,微博空降“中消协点名得物APP”话题,阅读量高达1.2亿,其中,产品假冒伪劣问题最受网友关注。

  事实上,得物被投诉假冒伪劣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

  在黑猫投诉上,关于得物的投诉数量高达3.2万次;公开资料显示,改名之前的毒APP(得物曾用名)投诉数量也达到月2.2万次,其中多数消费者直指得物售假。

  今年2月,融易新媒体,得物甚至还被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给出“不建议下单”评级。

  7月3日,时代周报记者针对投诉处理方式等问题致电得物,其相关负责人称,得物所有商品都是先鉴别再发货,确保用户可以放心购买到品类丰富的正品潮流装备,对恶意售假情况将一律封号处理。

  但摆在得物面前的不仅是售假质疑,事实上,随着炒鞋风口的“没落”,得物的盈利模式愈发迷茫。

  “售假”背后

  “买家下单,卖家先把货品快递到得物APP,得物APP合作的多位专业鉴别师经过多维度精细工序鉴别为正品,并对货品瑕疵分级查验后,得物APP再将货品快递给买家,买卖双方完成交易。”关于平台交易的流程,得物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道。

  得物相关负责人坦言,如果鉴别为非正品,订单不会成交,商品将退回给卖家。

  在严格把控下,为何还会出现假冒伪劣产品?

  7月3日,已经混迹在鉴定圈三年的鉴定“老手”王寒(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问题还是出在鉴定师身上,经验不足、技术不过关都是鉴定失误的关键因素。

  得物也在回应中坦言,人工鉴别难免会出现极小概率的误差。

  事实上,在鞋圈人士看来,得物虽是圈内“老大”,但鉴定后备军并不给力。

  王寒回忆:“之前和圈里人聊天,他们告诉我去年暑假炒鞋特别火爆的时候,得物的鉴定师人手是跟不上的。那时候,消费者想在得物上鉴定可能要排队等两三天。不过去年后半年,得物从虎扑挖了一批人。”

  “据我所知,现在得物上有70多个鉴定师,包括奢侈品、服饰、鞋子之类的。”王寒表示。

  在鉴定师“新人”陈航(化名)看来,虽然得物鉴定队伍已形成规模,但大部分鉴定师水平和自己差不多。

  他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比我经验丰富的鉴定师告诉我,得物的很多鉴定师都是实习生水平,对待假鞋没有那么多戒心。”

  据陈航透露,得物内部某鉴定师向他提供过的工作量数据,“日均接3000帖,按12小时工作时间来算,看一个帖子只有14.4秒”。

  陈航质疑道,正常来说,每天根本不可能工作12个小时,这就意味着,鉴定一双鞋子的时间会更短。“因此得物鉴定师出错率超高。”陈航对此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有多年鉴定经验的王寒也表示,自己每天线上只能看1000帖左右,再多就要眼花。

  但也有圈内人认为,售假或许也和卖方有关。

  李浩(化名)已经接触炒鞋两年,此前曾入驻得物。7月4日,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入驻得物较为简单,有鞋就行。

  “得物大部分是个人卖家。”得物相关负责人坦言。其表示,得物严控卖家资质,在个人卖家免费入驻的过程中,得物APP平台通过对卖家的认证体系以及分类分级管控严格,保障货源。

  “但目前在业内,一些售假卖家和鉴定师相互打掩护,所以很难说清楚。”李浩却对此表示。

  炒鞋遇冷

  事实上,得物问题频出,与炒鞋市场变化不无关系。

  2019年10月,在炒鞋市场疯狂数月后,央行发出警示函指出,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并且点名批评了10余个炒鞋平台。

  彼时,还未更名为得物的毒APP排在首位。一个月后,得物发布了“鞋穿不炒”的倡议书,呼吁行业自律。

近期热点

中经评论:家装服务行业亟待规范 10-28

扶持中小企业尚需发力 10-28

强镇兴村需精耕细作 10-28

法国开启再工业化“绿色纪元” 10-28

银行也不能乱收费 10-28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