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9 13:05:01来源:互联网
理想八周年的时候,李想发了一封内部信。但在九周年的时候,李想延续了自今年3月的沉默和低调,他没有内部讲话,也没有发内部信,“他也就出来参与了内部活动的抽奖。”一位员工说。
正因为如此,当李想在12月25日到27日,连续三天通过采访形式谈理想在智能驾驶、人工智能的进展和未来规划,才会让人觉得意外。
2022年11月,OpenAI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惊艳亮相。两个月后,李想在内部说“理想的愿景是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这看起来像一种跟风行为,但李想在2022年9月的时候就已经落实把人工智能作为面向未来竞争的一个重要方向。
汽车是人工智能技术最好的落地场景之一,智能驾驶体验对于用户购车决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语音是智能座舱最高频的交互方式。“2023年初发布的愿景,我们把人工智能从一个隐藏的战略变成一个开放的阳谋的战略,这样我们才能吸引到足够多的人才。”李想这样解释自己的人工智能发枪令。
重新回到镜头前,他宣告自己要从一家汽车公司CEO转变为人工智能企业CEO,因为理想做的不是汽车的智能化,而是人工智能的汽车化——正如之前所说,汽车是人工智能具象的最佳产品之一。李想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硅基家人”。
“下半年看不到变化,你就别干了”
今年初,李想对理想汽车智能驾驶研发负责人郎咸朋说了一句话:“下半年如果我还看不到变化,我们还是拿不到(智能驾驶)头部位置的话,你这个负责人就可以不用干了。”
早在2023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理想汽车就喊出了城市NOA落地100城的目标,以应对来自华为和小鹏的竞争。但仅仅半年过后,这个目标就缩水为“在100城开通通勤NOA”。但两者的实现难度都不小,基于Transformer的BEV算法加上Occupancy网络,以及理想汽车和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NPN神经先验网络(Neural Prior Net)提供不了符合要求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效率也很低。
今年初,李想逼着智驾团队前往美国,在不同的城市驾驶特斯拉的车辆,体验FSD V12.随后,理想汽车转向无图NOA,但功能推送也延迟了3个月。
今年3月,理想MEGA和新款理想L7、8、9上市后的表现都没有达到预期,理想汽车进行了一轮裁员,其中智能驾驶团队属于“重灾区”。郎咸朋带领的团队一直在致力于用代码解决“corner case(极端情况)”,今年上半年,他自己和团队也遇到了职业生涯的corner case。
对于理想汽车来说,调减年度销量目标、新车销量不及预期、产品降价以及裁员,今年上半年都是坏消息。但从李想给郎咸朋撂下那句狠话之后——另外一句则是,李想和郎咸朋说“要么做端到端,要么别做自动驾驶了”,一些改变开始发生。
“我们统一了思路,还是回归产品和用户体验上,而不是追求指标的领先。”郎咸朋说,在李想撂下狠话之前,理想已经开始在端到端的预研,那些话则是加快了研发的进程。
4月,理想将AD团队中的200人带到中关村进行封闭开发,冲刺端到端技术的研发。半个多月后,5月初,郎咸朋就坐上了第一个端到端版本的测试车,测试路线是从中关村到北京交通大学,途经包括中关村大街、三环的主辅路以及北京交通大学附近的狭小、无划线道路等路段。
“纵向比之前试过的所有车的状态都要好,刹车非常拟人舒适,这些问题在规则阶段用很多代码都没有办法解决。”郎咸朋很惊讶,因为仅仅用了15天时间就做到了这样的水平。理想智驾算法研发部门负责人贾鹏对郎咸朋说:“一行规则都没写,全是系统按照给的数据训练出来的。”
1个月后,郎咸朋让李想试一下。在理想汽车北京研发中心,当时经纬中国合伙人张颖也在,李想就让他坐在主驾驶,自己坐在副驾驶。李想在试了之后对效果也感到惊讶,评价很高,“过去1个月的训练比过去3年做的东西进步速度要更快。”
李想还举了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场景,在一个路口,有一辆车为了躲避行人往测试车辆偏向,但这辆测试车学会了适时避让,并且没有生硬、顿挫的感觉。李想对张颖的解释是“因为端到端的响应速度更快,不是规则时代的四个步骤了。
“李想说的all in智驾真的不是说说而已,他把智驾看得真的很重,也是真金白银投入。”一位理想汽车的员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