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7 11:10:02来源:新媒体
一晚割走打工人3天窝囊费的连锁酒店们,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作为酒店三大经营指标之一的OCC(入住率),已经亮起了黄灯。1月的行业专家纪要提到:今年的入住率并不是非常乐观,预计同比去年可能只增长1-2个百分点。
各酒店的RevPAR(每间可用客房收入),更是早在2023Q4就集体出现了增速放缓。今年也继续踩刹车,华住2023年报电话会透露:2024Q1预计RevPAR低个位数增长,2024全年预计持平或微增。
亚朵、锦江等品牌,也对2024年业绩情况保持了谨慎。
风雨欲来,按理说连锁酒店们应该要低下高贵的头颅了,但事实恰恰相反,它们非但没有“悔过”,反而在酝酿着新一轮的涨价。
1月和2月的专家纪要反复提到:今年客房价格仍将上涨,预计涨幅在5%-10%。
华住遭问到“消费趋势下,酒店行业为何逆势涨价”时,也理直气壮地表示:消费升级是长期趋势,人们通过消费产品来取悦自己。
究竟到行动上,可以看到,各酒店2024年的扩店计划仍以中高端为核心。
又是挺价,又是加码中高端,连锁酒店们似乎不在意消费者能否高攀得起,也没把OCC和RevPAR的预警放在心上。
到底是谁给了它们继续涨价的勇气?
一、降价或许救不了入住率,不如挺价到底在大小城市的街头,酒店版“精绝古城”正迅速蔓延:整栋都遭各种酒店承包,外墙挂满了密密麻麻的广告牌。
仔细观察会发现,墙上有名的大多数是汉庭、七天等经济型连锁酒店,以及不知名的单体酒店。
经济型酒店供给侧的竞争,可见一斑。也正是这样的行情,让酒店业对价格内卷格外谨防。甚至行业专家去年直言道:降价10%,流量可能只增加2%。
那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这与产业属性直接相关。酒店倒闭后,房间、布草等固定/专有资产不会消失,而是继续在市场上流通。
以二手布草为例,没扛过疫情的酒店老板们为了尽快回血,已经把全新的单人米缎条床单砍到9块9一床,“半价、地板价拿五星级酒店品质布草”等信息,更是不胜枚举。
这一特点,巴菲特曾经评论道:航空公司是一门糟糕生意,即便航空公司破产了,那些飞机、机长、空姐、航站楼,依然存在这个世界上,相关生产资料并没有消失,退出市场,只不过换了股东。
因此,即便退出市场的酒店,只要给物业和床品换个招牌、贴上新标,就能重新开门营业,曾经风靡一时的贴牌酒店好OYO、H酒店、花筑,都是如此。
而付出的成本,却相当低廉。根据骏怡酒店的经验:一家30-40间客房的门店,整修改造费用只需十几万,且工期可以压缩到两三个月以内。
连锁酒店“三巨头”(锦江、华住、首旅)甚至更夸张,区区三五万,就能让一间房焕然一新。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约879家酒店完成向连锁酒店集团翻牌,其中70%以上翻牌至三大酒店集团。
7天连锁酒店的创始人郑南雁曾说过:“不是我们要去扩张,是市场推着我们在走。这些店总要开的,只是挂谁家招牌的问题。”
可见,经济型酒店常年处于“左手转右手”的状态,行业的出清一定程度上是“伪出清”。
相反,一旦出现复苏迹象,除了那些“改头换面”的酒店加入竞争外,还有大量的新供给涌进来。
以民宿为例,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民宿有20万家,到了2023年中,这一数字增长至超过30万家。也就是说,现在的民宿有三分之一都是2023年新开的。
这意味着,在几大酒店集团视角里,经济型连锁酒店始终面临「超饱和竞争」,没办法获取超额收益。
与其降价挽救萎靡的入住率,不如挺价到底,至少能保住品牌的体面,每间房也能赚取更高利润。
这在经营数据上就有所体现,可以看到,连锁酒店品牌下,中高端酒店入住率恢复,始终领先经济型酒店。
况且,酒店产业历史规律也是如此。
回看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复苏潮和2018年的消费升级潮,每次波峰后入住率都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