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4:20:01来源:新媒体
文|潮汐商业评论
“我是真爱买国货,上到冰箱电视洗衣机,这样的家电大件儿,下到日化洗护用品,这样的日常小件儿,统统首选国货品牌,也只考虑国货品牌。”此时此刻,Grace正与大家分享着自己的“国货消费观”。
在她眼中的国货代表着有品质且价格实惠,性价比更高。显然,对国货有着同样印象的也并非Grace一人。
通常情况下,一些做工精心、品质良心的国货产品会遭大家称为“国货之光”。在微博#国货之光#的话题中,已有44.4万人参与了该话题讨论,产生了5.3亿+的阅读次数,无形中证明了消费者对国货超高的关注度。
与此同时,据天猫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购物车中超过80%是国货,而以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消费者,已然成为了国货的主流消费人群,90后在人均国货消费金额人群中领跑。
从国货的关注度到消费转化,都证明了国货本身的魅力,而国货崛起背后,也隐隐昭示着中国消费结构正在发生的新一轮变革。
但近期,“国货新势力”花西子却因“79元眉笔事件”惹了众怒,成了话题中心,口碑直线下降。这头有多落寞,那头就有多风光,“花西子事件”所引发的蝴蝶效应也让蜂花、活力28、郁美净等一众老国货品牌凭借便宜、良心的标签重新站上了舞台中心,收获了一波“野性”消费。据蝉妈妈数据显示,9月11日当晚,蜂花在抖音直播间的销售额直接突破了2500万元。
事实上,近些年来“翻车”的国货新势力并非花西子一个,而几度“翻红”的老牌国货们也并非高枕无忧,如何把“流”量变为留住用户的“留”量是摆在新老国货品牌面前绕不开的难题。
01 国货“起势”,一场文化自信的崛起如果说把时间拉回30多年前,那是一个真正属于国货的时代。
1990年代初,在当时信息和货品并不丰富的年代,国货基本掌握着消费市场的话语权,彼时,恒源祥、百雀羚、美加净等国货消费品牌在市场上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直至2001年,中国加入WTO,国内市场对外资零售业的限制逐步放开,以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为代表的外资消费品公司,进入彼时市场化和商业化还尚处在摸索阶段的中国消费市场,凭借着数额庞大的资金、大量成熟的消费品牌、经欧美国家广泛验证有效的市场营销体系以及渠道策略,迅速占领了市场,并在很长的时间里挤压了国货的生存空间。但与此同时,外资企业也将体系化的品牌运营与管理方法带了进来。
转折发生在2010年。
这一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短时间内实现的经济飞跃,也让国人提升了消费自信心,这种自信无疑会带来一种身份上以及文化上的认同感。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自信心构成了国货消费热潮的核心内驱力。
其中,汉服的崛起便是文化自信提升的重要显现。据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5-2021年,中国汉服市场规模实现了由1.9亿元到101.6亿元的激增,预计2025年中国汉服市场规模将达到191.1亿元。如今,微博上的超级话题“汉服”的阅读量达到79.5亿。
与此同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积累,中国已经形成了坚实的制造基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企业逐渐走出盲目追求规模和低利润的误区,进军全球中高端产业链,由“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为国货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供应链基础。
此外,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短视频行业的发展也为国货品牌的“爆发”提供了相对低成本和高灵活度的传播和扩散渠道。
文化自信的提升、制造业的崛起、社交平台的发展,让国货的春风燃起。“国潮”便是这一时代下的产物,大量带有中国特定元素的产品,如服饰、食品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量涌现,也给了老牌国货们“重生”的机会。
从将运动时尚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年轻化品牌“中国李宁”,到以国货身份登上国际时装周,李宁便是借势“国潮”东山再起的成功案例。据财报数据显示,李宁2019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至138.7亿元;期内净利润则翻一番,融易新媒体消息,同比增长109.6%至14.99亿元。同时,国潮的东风也带起了一批国货新势力的崛起,完美日记、花西子、三只松鼠等便借此踏上了发展快车道。
虽然国潮风盛行让品牌焕发了新活力,但事实上真正让国货品牌迈出崛起第一步的,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对国货品牌长久以来所怀有的“情结”。
只是,刻意地“兜售”情怀,不仅让情怀本身变了味,同时也让消费者与一众国货品牌渐行渐远。
02 摘去滤镜后,遭重新审视的“国货们”机遇与风险总是并存,当国货品牌们还沉浸在崛起的喜悦时,新一轮的挑战悄然而至,国货品牌的商业环境开始逐渐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