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7 18:02:37来源:新媒体
“小体量投入,在出海的这条赛道上基本上堵死了”。银弹投资CEO付鹏告诉霞光社。“我也接触到很多想要入局者,但在了解完大家的基本情况之后,大部分我基本采取劝退的态度。”
他认为短剧出海发展至今,尤其“打造出海短剧平台”,并不是小型团队可以轻松上马的任务。
短剧出海更“烧钱”,是因为其和国内短剧的玩法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底层逻辑。
国内短剧整体上还是基于小程序生态,其实是一个非常现金流的生意 —— 投流首日如果达不到预期的高ROI,大多会遭直接放弃再投入。
而海外大部分短剧模式还是以独立APP平台的逻辑来切入,所以收益也只能是长线的回本周期,完全无法用国内小程序“七天回本”的模型去套入。
除了回本周期更长,短剧出海制作的成本也会增加。
首先本子的打磨的时间周期就会长,需要有英语区生活背景的编剧,还要理解短剧的玩法节奏。其次,拍摄的时间也会更长,因为海外本土制作生产效率完全与中国剧组的拍摄效率无法相提并论。
图源:嘉宾提供
可能在国内,一些小程序短剧还能快速回本,但考虑到海外平台税以及启动短剧平台的营收模式、短剧填库成本的差异等等,出海短剧平台APP式的机会,基本都是留给“正规军”的。
霞光社通过业内人士了解到,对于早期小体量的短剧“草莽从业者”们,也是一样的“九死一生”。
他们在黑暗中摸索,早期长期存在着大量的低效投流—— “几百万赔在投流的广告费上,客户留存率极低,根本跑不通。”
部分能够实现盈利和赚钱的小型玩家,尝试通过海外社交软件,“人推人”式的短剧推广之后,才通过社交玩法实现了流量“跑通”,赚到了第一桶金。
“我希望更多人知道,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位从业者告诉霞光社,他在做海外短剧盈利后,已经准备快速撤出这一领域,回到长期盈利的主业中。
他认为,短剧出海玩家应该更加清醒,而不是沉迷于“割韭菜式的忽悠”。同时他也希望未来能“建立一个版权素材库”,使得行业能回到一种正常的业态。
“如果抱着赚一波快钱的心态,之前在某些区域有红利期,或者说内容特别好也有机会,但这不是海外短剧的常态。”九州文化海外事业部运营总监何泽曦也告诉霞光社。
从他的观察来看,想以“比较偷懒的短平快方式”来切入短剧市场难度很大,因为现在已经不是窗口期了。
“现在资本、平台、专业的制作方,都已经介入比较深。大家拼的还是专注度和专业度—— 包括花钱的效率、运营的效率、内容的精良程度,想躺赢难度比较大。”
“满大街大家都是缺优秀的作品,他们(做盗版翻拍的)不缺。”付鹏告诉霞光社,“但他们的流量,基本上都是一些垃圾量或者是尾量,胆儿大的玩家在海外可能也收获了一波,但是这不长久。”
敖敦格乐也认为,“基本上能做出海短剧的玩家,上了这个牌桌的人,肯定都是非常专业的。真的没有草莽的玩家。—— 主要是输不起,一个本子赔了那钱那就都是美金。”
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看到的短剧剧本盗版、翻拍、国内影片加英文字幕、AI换脸等等的玩法,在早期玩家中还偶有出现,但现在已接近尾声。
对于行业内的制作人来说,制作环节其实还相对容易,目前已进入流程化阶段。
而最终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到优秀脚本和IP的储备上。也就是说,对于一部好的出海短剧,其核心价值还是在于故事。
“我们感受到最核心的,还是剧本。”敖敦格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