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4:50:01来源:互联网
“‘文旅融合’喊了那么多年,但经营业绩却依然在原地踏步。”这是一位长期跟踪旅游板块的投资者,对迈点网发出的感叹。
诚然,“文旅融合”由来已久。早在2009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曾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标志着“文旅融合”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出,“文旅融合”的核心,在于产业升级和文化输出,而“文化”,则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抓手”。
然而,插上文化“翅膀”的景区企业,经营业绩却没有“起飞”。根据迈点网的统计,上市较早的张家界、西藏旅游、黄山旅游、峨眉山A、桂林旅游、丽江股份6家企业2010-2019年营收复合增速中值仅为2.96%,多家企业的净利润更是出现了负增长,增收不增利日益显著。
其实,近十年间景区企业一直在极力推动“文旅融合”,但却难以支撑业绩的持续增长。例如丽江股份于2011年收购“印象旅游”51%股权进军文艺演出业务,但除了当年归母净利润暴涨158.81%以外,随后几年业绩增速显著放缓;长白山于2017年将业务拓展至酒店环节,旨在推动长白山景区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但却因此导致盈利能力显著下滑。
不过,过去三年间在旅游行业陷入困境的同时,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愈发清晰。一方面,高客单价、高复购、长周期的休闲度假游正逐步升温,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需求端已经具备了“产业升级”的基础;另一方面,各大景区早在多年前便已着手布局住宿、餐饮、娱乐乃至交通等基础设施,供给端业已做好了“产业升级”的准备。
显然,当下的旅游景区,已经来到了“十字路口”。
01、黄金十年2009年,可谓旅游行业的“分水岭”。而在此之前,则是景区企业的“黄金十年”。
2000年,“五一”、“十一”黄金周的诞生,带火了旅游产业。外出旅游住宿难、乘车难、吃喝难、买票难乃至上厕所都难,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即便如此“艰难”,也阻挡不了国人的旅游热情。甚至于,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还推出了“旅游预报系统”,为游客提供城市及景区的住宿接待、旅行社接待以及其他旅游信息。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下,也迎来了高速成长期,国人手中的“闲钱”,也越来越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3721元提升至2009年的10977元,复合增速高达12.77%。
受益于此,旅游景区也尽享产业红利。期间,张家界、西藏旅游、黄山旅游、峨眉山A、桂林旅游、丽江股份6家A股上市企业,营收复合增速中位数达到12.00%,且没有一家企业出现负增长。其中,峨眉山A、黄山旅游、丽江股份的复合增速更是达到16.94%、14.71%和13.67%。
不过,在盈利能力上,不同企业间却出现了显著分化。例如,峨眉山A、黄山旅游的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达到12.02%和13.33%,而西藏旅游、桂林旅游则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张家界甚至出现连续亏损的情况。
彼时,中国旅游产业还处于“观光游”阶段,景区企业的商业模式主要以“景区门票+游客运输”为主,因此业绩增长高度依赖景区客流量。而景区的品牌营销,以及所在城市的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则直接决定着景区的客流量。
基于此,品牌、区位优势更为显著的峨眉山A、黄山旅游旅客接待量持续攀升,经营业绩稳定增长。与此同时,两者的经营业绩还受益于门票价格的上涨。例如,黄山风景区于2005年6月上调了门票价格,旺季由130/人元上涨至220元/人,淡季由85元/人涨至120元/人,涨幅分别达到69.23%和41.18%。
不过,自2005年之后,多数景区企业的业绩增速开始逐步下滑,“观光游”的客流量“天花板”逐渐显现。例如,黄山旅游2005-2007年间的营收增速分别为30.04%、25.53%和20.34%,2008-2009年间受汶川大地震、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更是下滑至7.43%和0.87%。
期间,《风景名胜区条例》的发布,更是给景区企业上了一道枷锁。一方面,风景名胜区的门票收入和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仅景区门票无法进入上市公司体系,即使是旅游客运价格也需报主管部门审批;另一方面,国家对于风景名胜区采取严格的监管,像修建缆车、索道等重大建设工程均需上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