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8 14:20:01来源:法治日报
漫画/李晓军
侦查动机
前不久,一则视频引发网友广泛关注。视频画面中,暴雨如注,一外卖员打扮的男子号啕大哭,配文“外卖小哥大雨中连接3个订单,第一单顾客说没做好防护,雨水打湿了,虽然那只是一箱矿泉水。第二单地址不详,第三单骑车摔倒”……
就在网友为视频中外卖小哥的被遇或同情或感慨时,事情很快迎来反转——经核实,该视频为男子张某为博取关注、吸引粉丝,刻意摆拍、捏造的不实谣言,企图通过带货变现。公安机关已对其作出行政处罚。
当下,一些短视频博主为了追求利益,专门设计剧情,运用剧情演绎的方式吸引流量,更有不乏利用争议性话题博眼球的情况。待获得一定流量后,博主便通过假人设直播带货。
短视频创作“演戏”是否应有边界?利用假人设进行剧情演绎,直播带货诱人下单是否触及法律红线?记者对此展开侦查。
一则图文视频,博主称某学院学生向其投稿“我男朋友把别的女生搞怀孕了,找我要钱打胎,我现在没钱给他们,他叫我出去卖,融易新媒体消息,我要不要同意啊”?
近日,该视频发出后迅速引起网民热议,浏览量高达数十万。警方立即介入侦查,发现该视频系安徽合肥一学院两名学生合谋编造的虚假剧本,警方对二人作出行政处罚。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侦查发现,诸如此类编造内容发布短视频的事例不在少数:一些博主出于引流目的,刻意以当下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剧情演绎,如“凄惨的外卖员”“男女对立”“失足少女”“恶劣犯罪手段”等。不少假剧本孵化的短视频一经发出,迅速引爆舆论。有博主还利用假剧本打造的假人设为商品背书,让不明所以的观众买单。
受访专家认为,短视频平台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公平开放的平台,但创作应该有边界。治理虚假人设,构建健康的网络生态,平台责无旁贷,在加大监督治理力度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内容创作者的法治教育,引导他们产出更加真实优质的内容。
假剧本流水线输出
后果严重或担责任
“这辈子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知道下场了吗……这个事情办得怎么样弟兄们?今天晚上兄弟们可以吃香的喝辣的。”近日,有网民在某平台发布一则视频,内容为“女子在野外直播遭两名男子强制剃光头后带离直播现场”,引起大量网民关注。当地网警经侦查核实,发现信息发布者就是视频中遭剃头的女子。该女子和好友为吸引公众关注、博取眼球并赚取网络流量,策划编造发布了“剃头剧本”。最终,该女子和涉事人员遭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刷视频的时候网友有多真情实感,发现视频造假时就有多“受伤”。不少网友愤慨道,“真是为了流量没下限”“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剧本满天飞的时代,如果真的发生这种事,大家又将怎么对待呢”。而就在一些辟谣帖下,仍有不少网友对原视频内容深信不疑,认为“不像是假的啊”。
东北姑娘桑女士是一名拥有近百万粉丝的短视频博主。她告诉记者,脚本创作、剧情演绎等手段对短视频博主来说很常见。“比如说我今天一天都待在家里,但我想讲一个在商场里发生的段子,就要设定剧情我今天去了某个商场,在商场里遇到了某个人然后发生了一些事。但实际上以上全是我围绕段子编的,目的就是用更有冲突性的内容吸引网友。”
桑女士说,她最开始做博主火起来,就是因为发过“地铁不文明行为与他人发生冲突”的视频,但这样夺人眼球的事情并非时刻发生,想要稳住流量就得一直制造新的话题,“什么能引流就发什么”。为了避免违规,她通常只做口头讲述类或接投稿类视频,诸如“家人们,我刚遇到了一件事”“我上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有网友投稿说”……
据桑女士介绍,一些网红经纪公司,更是流水线般输出着假剧本假人设,以不同的模板快速包装捧红一些账号后,就开始带货变现。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副主任何天平说,因为短视频平台提供了足够开放、弹性的内容创作空间及渠道,一些博主出于对流量的追求,在内容创作上无所不用其极。与此同时,尽管一些平台对于内容的监管越来越细化,但通常情况下还是一种“底线思维”——只要不是特别恶劣造成严重社会后果,一般不认为是违规内容,尤其是这类做剧本、造剧情以形成极强戏剧张力来夺取用户注意力的内容创作,内容违规是比较隐蔽的,监管也是滞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