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5 01:02:49来源:融易新媒体
彭新林告诉《法治日报》记者,由于高校的特殊性以及高校人事组织干部制度的改革,大批高学历、高层次的年轻干部、教师走上高校领导岗位,他们学历层次高,思想活跃,富有魄力,成为高校干部、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但在面对权力及权力所带来的利益诱惑时,却难以把持自己,最终跌向犯罪深渊。
“在高校腐败案件中,有的腐败分子在实施腐败行为的同时,就预先设立了严密的防线和反侦查措施;有的则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违法犯罪,这使得他们的腐败行为极具隐蔽性,发现和查处都有一定难度。”彭新林说。
缺乏监督预警机制
导致腐败案件频发
随着我国反腐与廉政建设工作持续深入,今年有多名高校系统腐败干部被查处。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公布的信息,今年以来,教育系统至少已有14名厅局级官员落马,10名厅官被“双开”。
6月24日,安徽中医药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王键被开除党籍。经查,王键违反政治纪律,对抗组织审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接受私营企业主宴请和旅游安排;违反组织纪律,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人事利益;违反廉洁纪律,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反群众纪律,违规向企业筹资、摊派费用;违反工作纪律,未正确履行职责;违反生活纪律;亲清不分,以权谋私,纵容亲属利用其职务影响插手学校工程建设,并伙同亲属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涉嫌贿赂犯罪。
8月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称:西南林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吴松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落马前,吴松长期被看成“学者型官员”。官方资料显示,吴松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十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入世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体制与对策研究”、全国教学研究中心课题“大学精神与教学改革”及省级重点课题多项,并多次获国家和省级奖项,多年来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西方哲学史、西方政治思想专题研究等课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丰硕学术成果和教学经验的“学者型官员”,最终还是掉进了腐败的泥潭里。
9月25日,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陈虹岩被查。值得注意的是,此人曾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并于1996年到2008年长期在这所高校任职。而在不久前,黑龙江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付军龙已于8月10日落马,此人也有多年的高校领导任职经历,曾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一职。
10月3日,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唐农与副校长覃裕旺同日落马。
在彭新林看来,高校腐败案件反映出学校在各项制度落实上很不到位,如有的高校账目混乱、坐收坐支,有的违反国家规定私设“小金库”“账外账”,有的违反相关规定违规报销、违规发放奖金等。学校对于这些漏洞缺乏有效的监督、预警机制,最终导致腐败案件发生。
“各类院校自主开办各类辅导班、在职学历教育时,因其完全市场化运作,对收取的学费、住宿费等,使用起来十分随意,一旦缺乏强有力的财务监管,缺乏约束机制,极易出现腐败问题。”彭新林说。
“近年来,高校自主办学权增加,内部权力结构相对集中,且高校每年涉及的资金额较大,涉及领域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受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结构的影响,高校也面临着严峻的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的任务。”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高校需要与社会发生经济、人员交往,难免也会成为腐败的重点领域。
庄德水认为,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教育的重视逐步提高,在此情况下,高校的权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就可能会出现问题。“许多高校部门不公开、不透明,也是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果能公开透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前防范腐败风险,减少腐败问题发生。”
体制改革持续推进
监督成效愈发显著
腐败问题背后是高校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出现了漏洞。一段时期内,有人认为高校是“特殊领域”,在处理违规违纪问题时有所顾忌,监督执纪问责偏松偏软。
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意见》,党委书记和校长列入中央管理的高校纪检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其后,中管高校纪委书记的提名、考察、任命,改为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会同主管部门党组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首次召开了中管高校纪委书记述责述廉会议,这被外界视为持续推进中管高校纪检体制改革的新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