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14 03:30:01来源:新媒体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名为“初三八班王南皓”的博主前不久发布的一段视频引发网友热议,他实名投诉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乔××”剽窃其视频内容卖课。随后,涉事博主“乔××”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更名并删除了全部视频。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侦查发现,在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上,“照搬式”盗图盗视频现象频繁发生。不少博主表示自己发在个人社交账号上的视频遭去掉来源直接挪用,甚至因此遭他人冒充身份、造谣等。而这种情况通常面临投诉难的窘境,即使投诉成功,对方可能也只是下架视频或删除视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受访专家指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现象屡见不鲜,不仅损害了原创者的利益,也破坏了网络的公平竞争环境。要治理此类盗图盗视频行为,平台应该完善维护原创的措施,细化侵权违法行为的防范和惩治措施;原创者也要增强著作权保护意识,一旦发现侵权行为,及时积极维权。
不标来源直接盗用
侵犯作者多项权益
“剽窃!!!到底有多少这样的‘搬运工’!!”在某社交平台,记者看到这样一则笔记,作者“s书声食记s”在标题中连用了5个感叹号。原来,其发现自己于6月13日发布的原创作品在某平台上遭剽窃使用。
记者点开该作者的原创作品看到,他将拍摄的河北保定某景区实况图上传至该平台,配上生动形象的文字介绍该景区的优美景色。可4天后,他在另一平台上看到了一模一样的文案和图片,甚至连表情符号都没改动。
如今,不少人将自己的生活日常、摄影作品等照片视频随手发到网上,而一些“有心人士”则随意取用他人照片、视频资源,发布在自己的账号上且不注明出处,盗用成本极低。
自媒体博主小诗就被遇过类似经历。她经常在某社交平台分享生活日常,至今已有近8万粉丝。最近,她发现自己拍摄的生活照片遭别人搬运到某短视频平台上了,这些照片不仅遭去掉了水印标记,还遭对方用来“交朋友骗流量甚至骗钱”。
“那些受骗的人不去找剽窃者,而是找到我这儿骂我出气,有些人遭骗了钱,也来找我要钱。”小诗在帖子中说,有些粉丝去剽窃者的视频下方留言并投诉,但对方会把粉丝拉黑,并删除他们的留言。
艺术创作者吕先生最近也因作品遭侵权的事情而焦头烂额。吕先生主要专注于文创研发,近两年他主推的书法箱体氛围摆件产品(将汉字书写到正方体的箱子上,再将这些箱子按不同方向进行摆放,达到氛围渲染的效果)受到不少网友追捧,在某平台有1万多名粉丝。可近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原创作品遭一些商家抄袭,在电商平台上进行销售。
受访专家告诉记者,图片、视频制作完成后作者即享有著作权,将他人图片、视频充当自己的素材在网络上发布的行为,不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范围,需要取得作者的同意甚至支付报酬,否则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如果素材涉及作者的个人照片,侵权人谎称其为自己的照片还可能构成侵犯他人肖像权。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不利于作品创作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助长了不劳而获的社会风气,如果假冒、抄袭、复制等行为充斥市场,那么社会就将失去创新活力,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知识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朱晓峰说。
侵权数量多难发现
原创者维权不容易
不少受访博主反映,比起发现遭人盗图、盗视频,更让人感到愤怒又无奈的是后续维权难。
博主“削月亮”在某社交平台的粉丝有近10万,她近期发现自己在该平台发布的视频有不少遭别人搬运至另一短视频平台且申请了原创。她想维权,但遭告知“视频遭盗后需一个一个申诉,每个视频都要上传证据,证明这是你本人的视频”。
不少原创博主对此深有同感:“我也被遇过,也遭平台告知要一个一个申诉,非常麻烦,很累心”“真的太麻烦了,申诉很困难,让人心力交瘁”……
记者注意到,不同社交平台都有针对盗用作品行为的投诉途径。例如,在某社交平台上,投诉选项中有“搬运抄袭洗稿”举报选项。该选项支持原创本人、原创授权的代理人和粉丝进行投诉。如果是原创本人,需提交身份证明材料、权属证明材料(原创链接、版权权属登记文件、创作手稿等带有时间戳的材料等)。如果是粉丝,则需提供原创发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