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13 09:12:58来源:法治日报
    “小司调解光明工作室”能量满满
    □ 本报记者 战海峰
    □ 本报通讯员 周迎迎
    “老支书在吗?我要找他。”近日,重庆市垫江县澄溪镇向阳社区公共服务综治中心大厅内,一名来访男子询问社区值班干部。
    “老支书”虽不是人名,但值班干部清楚地知道来人要找的“老支书”就是“小司调解光明工作室”调解员熊光明。
    熊光明,上世纪70年代便在基层工作,上世纪90年代开始担任向阳社区党支部书记,2012年因年龄原因卸任。因为从事基层工作40多年的他非常熟悉社区情况,又善于调解矛盾纠纷,今年3月初,垫江县司法局、澄溪镇、向阳社区共同为他成立“小司调解光明工作室”。截至3月底,熊光明已成功调处各类大小矛盾纠纷30余起。
    打造“小司调解光明工作室”
    向阳社区地处长寿、垫江、邻水三区县交界处,辖区现有常住人口1.4万人,流动人口3000余人,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辖区流动人口管理压力大、征地拆迁任务重、治安形势复杂等问题突出,各类矛盾纠纷多发。如何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成为澄溪镇党委政府一直以来重点关注的“心头事”。
    2020年,垫江县出台《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实施方案》,提出澄溪镇等10个乡镇、街道为试点。随后,澄溪镇决定以此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完善基层矛盾处理机制,切实将基层矛盾化解在源头。
    就在这时,熟悉社区情况、从事社区调解员工作已有7年多的老支书熊光明,为该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启示:近年来,在熊光明的带领下,依托向阳社区老体协,社区成立了由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居民、老军人组成的法治宣传队。
    “我们为何不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建立一个基层调解工作室,专门调解基层纠纷、倾听诉求,缓解邻里之间的矛盾?”这个想法应运而生。
    建一个基层调解工作室并不难,但选谁来建就要好好琢磨一番。反复思考后,澄溪镇党委政府、向阳社区居委会把最佳人选锁定为熟悉辖区情况、善于调解矛盾纠纷的老支书熊光明。
    对于这个意见,熊光明当即表态同意,县司法局也表示支持。今年3月,“小司调解光明工作室”成立,专职工作人员只有熊光明一人。
    老支书基层调解矛盾促和谐
    “我要找老支书,我们楼下超市的喇叭声音太大了,严重影响休息”“我家属去世了,她的征地养老保险名额,凭什么就不能转到我的名下”……自“小司调解光明工作室”成立以来,各类纠纷熊光明遇到过不少。
    “这个问题要是你们不能解决,我就要去上级反映!”一次,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居民李某认为小区物业不作为,闹着要到上级部门上访,现场一片混乱。
    见状,熊光明主动揽活,详细询问了该居民事情原委。原来,该户居民从外地务工回家发现自家家具被楼上流下来的水泡了,楼上住户拒绝沟通,物管多次协调无效,无计可施。
    得知情况后,融易新媒体,熊光明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楼上住户为一位独居老大爷,子女均在外省工作,老大爷因担心赔偿款过高自己无力支付而拒绝沟通。
    于是,熊光明多次上门走访老大爷及其邻居,并联系其子女。随后,通过多次协调沟通,李某也从最初索要1万元赔偿款降到3000元,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这场持续多日的邻里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很多信访问题,矛盾的根并不是表面表现出来的。要找出症结,动之以情,换位思考,才能推动问题的解决。”熊光明说,邻里之间的矛盾起初不是什么特别大的矛盾,往往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只要用心用理用情,摸清群众心理,找出症结,把调解双方的诉求都充分表达和满足了,让双方都满意,事情也就解决了。
    在“小司调解光明工作室”里,熊光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论事大事小、不分白天黑夜,只要群众需要他,他都奔走在调解矛盾纠纷的路上。
    “三心”工作法解纷强有力
    “他调解时,总会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我们都愿意听他的。”在向阳社区,提起老支书熊光明,不少社区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肯定。”面对居民的称赞,熊光明表示,作为一名基层调解员,一定要尽自己所能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认真地把这些事解决好,让群众满意,为上级分忧,对得起党的培养,对得起老百姓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