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09 22:03:17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时光之镜和祖母“对话”
    到达上海渔阳里广场前,59岁的蔡予有些紧张。她总担心走错路,反复向身边人确认:“就是这里吗?”
    她从未见过面的奶奶向警予将在这里和她“隔空对话”。用现代技术“唤醒”向警予烈士,是启动仪式上的一个环节,蔡予早早就开始期待这一刻。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性创始人”,也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她和蔡和森生下蔡妮、蔡博一双儿女,蔡予是蔡博三个孩子中最小的那一个。
    和奶奶“对话”的这一天,蔡予希望父亲蔡博也能一起参加。她父亲和姑姑曾跑遍了每个留有祖父母痕迹的地方,在溆浦、长沙、上海、广州、武汉间穿梭。他们去向警予发动罢工的纱厂,去她创办的女校,去各种知名或不知名的纪念馆。到了90多岁,两位老人还颤颤巍巍地到各地参加纪念活动。蔡予的名字也是父亲为了纪念爷爷奶奶而取的,这是父亲心中“生命的延续”。
    她知道,父亲是在这些故事里找爷爷奶奶的影子。蔡博4岁时母亲向警予牺牲,7岁时父亲蔡和森也为革命献身。蔡博曾对蔡予说过,自己小时候每次和父母见面都匆匆忙忙,记不清父母的样子。最后一次和母亲见面时,他躲在奶奶身后不敢相认,好不容易才开口叫“妈妈”。晚上他亲昵地黏住母亲,天一亮母亲又在他沉睡时离去。
    在渔阳里广场参加活动启动仪式时,蔡予想起前一天还给自己打电话的儿子。儿子在国外读大学,从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到现在一直回不来,她很担心。每次想象奶奶离开儿女,面对未知的危险,她的心就会揪着痛。
    渔阳里广场上的“时光之镜”体验亭里,循环播放着的视频展现了百年来一批又一批青年为了心中信念英勇献身。她在父亲蔡博身上也看到过这种使命感。14岁时,邓颖超亲自将蔡和森和向警予牺牲的事告诉了他,身边的人记得,蔡博听后紧紧地攥住了拳头。在苏联学习的10年里,融易新媒体,蔡博在班里一直都是尖子生。那时国内百废待兴,急需大力发展经济,蔡博选择了人才匮乏的冶金专业,一干就是一辈子。
    蔡予的姐姐蔡恒记得,父亲蔡博在鞍钢工作时,经常在家画图纸、看书到深夜。研究爷爷奶奶的故事和党史资料是父亲生活的“第二工作”,“是他的兴奋点”。
    小时候在饭桌上,父亲会滔滔不绝地讲起从资料里新发现的小故事。她想起父亲的痴迷,“别人家都是聊家长里短,我们家都是在聊党史。”父亲大部分业余时间用于去各地搜集资料,还有跟党史专家交流。父亲去世时,电脑里还存有一堆还没来得及整理的资料。
    她和父亲只能通过这些资料在心里还原奶奶的形象。多少年来,蔡予从没想过奶奶如果在身边会是什么样。4月30日的这场活动,让她开始期待一个“立体的奶奶”。
    这场“对话”越来越近。蔡予和参加活动的上海七色花小学的小学生一起,顶着热辣辣的太阳仔细盯着屏幕。开启“对话”需要大家一起倒数5个数。孩子们的声音稚嫩清脆,微风吹起四排红领巾。
    看着现场的小学生,蔡予想起来儿子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就被她带着参加外曾祖父母的纪念活动,有时候开会要开几个小时。那时儿子正是好动的年纪,却安安静静坐在位置上。
    儿子知道,外曾祖母曾翻山越岭挨家挨户敲门劝学,给女学生们解开长长的裹脚布。外曾祖母深知女工工时长,工钱却比男工少,还要遭受打骂凌辱,创办了40多家女工夜校,领导过上海14家丝厂1.5万名女工大罢工和南洋烟厂7000名工人罢工。
    蔡予学历史的儿子会把外曾祖母放在世界历史背景里,思考她在呼吁女性权益上的重要贡献。这让蔡予深刻感受到新时代新青年的新视角,即使时间走过百年,他们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革命先辈。
    蔡予也想理解奶奶。她记得奶奶手稿中娟秀的字迹,记得奶奶给自己创办的女校编校歌。她知道湖南溆浦县故居里那条鹅卵石路上的图案,是向警予小时一点一点拼出来的。
    她看过由奶奶的故事改编的电视剧、京剧、书籍,她带着儿子去父亲带她去过的故居和纪念馆。给儿子介绍同一个老物件时,父亲讲故事的身影总会浮现在眼前。
    她不断让自己贴近那个年代,她想知道为什么一个有钱人家的才女这么义无反顾。
    当倒计时数到“1”,蔡予笑了。她看见照片里原本一直一动不动的奶奶,转过头朝自己笑了。
    她多希望父亲能看见这一幕,这是父亲渴望已久的“对话”。“如果父亲在现场,一定会冲上去喊奶奶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