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9 16:10:28来源:界面新闻
低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近期持续引发社会热议,2024年4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就此表态称,该惩处的要依法惩处,并透露3年来已有4名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遭判处有期徒刑。
据央视新闻报道,最高法当日发布涉妇女儿童案件情况显示,近三年来,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3178件,判处未成年人罪犯98426人,占同期全部刑事罪犯的2%至2.5%。
其中,对于已满12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杀人、重伤害犯罪,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以来,人民法院共审结此类案件4件4人,犯罪人年龄在12至13岁之间,遭依法判处10至15年有期徒刑。
最高法表示,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同时,处罚上坚持“宽容但不纵容”,对于主观恶性深、危害严重、特别是屡教不改的,该惩处的依法惩处,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还遭害人以公平,示社会以公道。
此前,邯郸市肥乡区初一学生王某某遭杀害案引发热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已对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核准追诉。这是近一个多月来最高检依法核准的第2起未成年人刑事犯罪追诉案件,此举凸显我国正在加大对未成年人严重刑事犯罪的追责力度。
界面新闻注意到,近期多起恶性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发生后,网络上关于进一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高涨。对此,上海一位要求匿名的律师对界面新闻表示,当前我国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设置已经比较合理,融易新媒体消息,“刑事责任年龄继续向下调整没有太大意义,不能因为极个别案例就无限度往下调。”
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等8种犯罪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副主任黄永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立法背景与条文解读》一书中介绍,刑事责任年龄的落实是涉及刑事政策调整的大问题,需要根据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实情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变化、未成年人司法政策和历史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统筹评估研究,需要非常慎重。
该律师指出,目前我国对刑事责任年龄界定也存在僵化的部分,主要是指12周岁以下所谓绝对没有刑事责任的年龄范围,是否需要建立追诉机制仍值得考量,“如果是年龄特别小的犯罪嫌疑人实施恶性犯罪,犯罪手法特别恶劣,是否能够追诉还需要法律进一步明确。”
近年来,法律界人士已多有呼吁,我国刑法可以参照国外相关制度,引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例如,可规定对于年满10周岁的犯罪者,在证明其已具备辨认自己行为违法以及具备行为控制能力时,可排除适用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不过,上述律师表示,建立“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对于当前我国社会形势来说,应该会比较困难,而且修订法律本身具有滞后性,也需要经过复杂的流程,不可能短时间完成。
“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倾向是明显存在的,总需要有一个解决的方案。”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皑对界面新闻表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一个方面,此外,也应针对此年龄段孩子出现严重危害社会行为,建立法律救济的方法,不能让未成年人犯罪后再回家。
上述要求匿名的律师也表示,从现实意义出发,目前最能快速解决问题,可以着手推进的还是推广专门学校,对低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矫治教育。
根据我国2020年12月修改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未成年人有刑法规定的行为,因不满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同意,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对其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黄永在书中表示,对于有的由于缺少教育、监管等原因,实施扰乱社会秩序的一般危害行为的未成年人,由监护人严加管教,可能更有利于回归社会。但对于实施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等严重暴力犯罪,人身危险性大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进行专门教育矫治。这是应对低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