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4-27 06:14:22来源:融易新媒体
近日,华大基因收到深圳证监局的“罚单”,质疑其财务核算不规范,并要求在30天内整改,一时关于华大基因“虚增利润”的言论甚嚣尘上。
对此,华大基因在4月7日回应称“不存在虚增利润的情形”,只是财务核算方法不同。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着4月8日,华大基因再收深交所的问询函,质疑其关联交易。
销售公司or科技公司?
问询函中主要涉及的关联交易方是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智造”)。天眼查数据显示,华大智造是由香港华大基因医疗设备有限公司100%控股。
图片来源:天眼查
野马财经梳理其股权结构发现,后者经过层层股权设置,最终由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大控股”)100%控股。而华大控股的实际控制人正是汪建,控股85.3%。
图片来源:天眼查
再看华大基因,实际控制人也是汪建,占股32.99%。而华大基因2017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华大基因向华大智造采购物品总额达2.9亿元。华大智造2017年的总营收是5.03亿元,仅华大基因采购额就贡献了57.6%的营收。
更关键的是,2018年,这种关联交易的额度还在增加。去年11月,华大基因发布公告称,预计2018年和华大智造的关联交易额度是4.26亿元,相比2017年的交易额几乎翻倍。而华大智造在2018年上半年营收为2.76亿元。
仅从数据来看,说拿上市公司的钱“养”关联交易公司也不为过,难怪深交所会连续追问其关联交易问题。
野马财经就此质疑咨询华大基因相关人员,对方第一时间发来华大基因给证监会的最新回复函,回函显示“符合关联交易的审批流程,不存在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与关联交易同时被质疑的还有其核心技术问题。作为“基因界的华为”,华大基因在2017年的研发支出是1.74亿元,占营收的8.3%。而同年销售支出是4.02亿元,占营收的19.2%,远高于研发支出,华大基因也因此被戏称为“销售公司”。
就外界对华大基因是销售公司的质疑,华大基因相关人员对野马财经表示:“我们在研发投入这块,整个集团的投入都是非常坚定的和长期的。”
2018年华大基因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内研发费用约2.5亿到2.7亿元,预计同比增长43%-55%。昔日的“销售公司”华大基因似乎开始在研发上进一步发力。
上市渡劫
与公司性质同时被质疑的,还有对华大基因具体技术的质疑。
去年一篇《华大癌变》将华大基因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文章称一位“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症”的患儿母亲,质疑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出错,未能起到筛查作用,最终导致产妇生出带有生理缺陷的婴儿且不予理赔。
虽然华大基因回应这是技术问题,但是公司在舆论上没有占到任何优势。
紧接着“举报门”又让华大基因的负面舆论持续发酵,股价接连下跌。
早在“癌变门”和“举报门”之前,汪建的 “豪言”就让上市不久的华大基因“雷声阵阵”。
2018年年初,汪建的一句“公司所有员工必须活到100岁”,让华大基因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与百岁理论同时扬名的还有“员工中不允许有出生缺陷”和“不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等言论。汪建的霸气言论在网络上引起反弹,其中百岁理论传播度最广,甚至有网友调侃,员工离职华大基因的原因是“怕自己活不到一百岁”。
同时 “反对女性打宫颈癌疫苗”、“10年内,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等言论,也让汪建背后的华大基因备受争议。
和2017年11月的千亿市值相比,截至目前华大基因市值已经跌至不到300亿。如果说其他公司上市是更上一层楼,华大基因上市则堪称“渡劫”,难怪其CEO尹烨曾无奈表示“华大已经把质疑当成一种常态”。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然而上市之前,人们对华大基因的印象并非如此。
1990年,人类基因组正式启动,彼时汪建还在华盛顿大学担任高级研究员。1993年,汪建回国,做起了乙肝和艾滋病试剂的生意,轻轻松松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随后,他开始着手人类基因组计划,当初国内还无人参加。于是,汪建和他的同学杨焕明等人决定放手一搏。1999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在伦敦举行国际会议,杨焕明参加此会,跳上台表示代表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然而事实上杨焕明并未获得中国政府授权。
不过这个大胆的“谎言”最终促成了中国政府加入,并出资5000万元支持此项目。华大基因也因此声名鹊起。
此外,2003年SARS期间,华大基因也是第一个破解病毒样本基因组的民间机构。
这些在国内甚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事件,为华大基因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随后,华大基因开始从为科研机构等做基因测序转为涉及一般大众的遗传性疾病的筛查,在几年的业务极速拓展期后,2017年7月,“基因界的华为”正式在深交所上市。
然而,从华大基因上市开始,其争议就没有停止。
一位华大基因前员工在接受《人物》采访时就曾表示,“在商业环境和市场经济下的不适感和冲击,这都是来源于它的基因……包括一些公关,PR,教育,可能华大他本身的基因其实是没有做好充分的一个准备,在一个市场和商业环境下的一个公众公司、上市公司的形象和生态”。
王石“救场”
在华大基因不适应资本市场的背后,更多是汪建个人对资本市场的不适应。
在创办华大基因之初,汪建就没有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来管理华大基因。《人物》采访汪建时,讲到一个细节:开会的时候,汪建说的最多的话是“你们信我的就行”,很少解释具体的原因。
因为太相信自己,所以对没有办法把控的资本就多了几分排斥。曾有媒体报道,有人通过汪建身边的朋友和汪建沟通投资华大基因的事情,对投资者而言,问“投资回报率是多少”,是最基本的投资准则。但是汪建直接怼回去:“没有回报,回报零”。
即使是当初出让股份,以融资收购CG公司,据传也是老朋友王石在其中牵线搭桥。不同于一般企业家对资本的欢迎,汪建是一个即使资本介入,也要有100%话语权的人。所以才会说出“投资人不听话就打屁股”这样的玩笑话。
即使是现在,华大基因的管理也处处透露着汪建个人的风格。野马财经发现有华大基因前员工在网上吐槽:公司禁止坐电梯,员工胖了要被通报批评,华大基因的餐厅食物标着具体的热量。
创始人个性太鲜明,又将这种个性带到日常的管理中,对于一个上市公司的发展不见得是好事。在不断的质疑、股价不停的下跌后,“狂人”汪建开始收敛,“举报门”之后,鲜少在公开场合发表类似“狂言”。
汪建从台前退到了公众看不到的幕后。
去年8月,王石宣布出任华大基因联席董事长,在华大基因的多事之秋加入,某种程度上王石承担着救场的角色。这个曾经开拓出万科这样企业的人,如今要协助汪建重振华大基因了。
汪建自己也表示“会从现代企业的治理、经营的专业化乃至机构面对舆论风波的应对方面,将自己过去30年的相关经验用在这份新工作中”。
然而,从最近的深交所扒皮来看,华大基因为自己“正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你看好华大基因吗?请在留言区写下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