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1 17:29:52来源:新媒体
【 60亿元表决心,电池行业再迎狂欢。】
撰文 | 潮汐
出品 | 星球储能所
5月29日,据中国日报报导,我国计划投入约60亿元人民币用于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工作。此项投资预计将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卫蓝新能源和吉利等六家企业提供政府的基础研发支持。
有媒体报导,这项行业内史无前例的全固态电池研发项目由政府相关部委牵头实施,旨在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的研发。据悉,该项目经过严格筛选后,最终分为七大项目,分别聚焦于聚合物和硫化物等不同技术路线。
这一完整的研发计划将助力推动全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但也只是助力。
根据SNE Research报告显示,全球液态锂离子电池供应量将从2023年的687GWh扩大到2030年的2943GWh,增至当前的4.3倍,占电池市场的95%以上。
已量产装车的固态电池实际上多为“半固态电池”,而成本高、内阻大等技术性难题,直接导致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及商业化落地步履维艰。
但即便如此,固态电池依然由于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激发着资本想象。
近年来,辉能科技、太蓝新能源、卫蓝新能源、高能时代、恩力动力等多家固态电池产业链企业接连获得资本青睐。投资方阵容豪华,包括华为、小米、宁德时代、欣旺达、本田汽车、吉利控股、上汽集团、通用汽车、现代汽车和起亚等知名企业。这一系列投资表明,固态电池技术正日益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注焦点,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政府的60亿元投资是态度,更意味着资本想象空间无限扩张。
六企巨变?
3月15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3年业绩报告会上表示,固态电池在技术路线上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距离商品还很远。
宁德时代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2023年4月19日,在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发布的凝聚态电池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电池的电解液既不同于普通液态锂离子电池的100%液态电解液,也并非全固态电解质或固液混合电解质,而是一种半固态化的胶质状态。这种创新的电解液设计在保持液态电池高能量密度的同时,提升了安全性和稳定性,标志着电池技术的又一重要突破。
当然,宁德时代还是把固态电池当做重要的储备技术路线。
2023年,在CIBF2024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上,宁德时代的首席科学家吴凯的发言令与会者为之一振。他表示,按照技术和制造成熟度的评价体系(以1到9分打分),宁德时代的全固态电池研发目前处于4分的水平。这意味着该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宁德时代的目标是到2027年将这一分数提升至7到8分,这意味着届时可以实现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
吴凯还透露,宁德时代在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已有十多年的积累,组建了接近千人的固态电池和新体系电池研发团队。
宁德时代对固态电池的态度代表了大多数企业。
近日,比亚迪宣布其全固态锂电池在重庆生产,并即将进行装车试验。该项目属于标准的国家级重点项目。
事实上,比亚迪早在2016年以前就开始投入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工作。比亚迪的两种技术路线——氧化物固态锂电池和硫化物固态锂电池均已完成生产,并具备进行装车试验的条件。
尽管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固态电池研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两家公司并未大肆宣传这一技术计划。比亚迪今年的重点是第二代刀片电池的发布。然而,在固态电池“上车”方面,比亚迪计划于2025年试装全固态锂电池,并在2026年发布搭载全固态锂电池的新纯电平台和车型。由于比亚迪目前正专注于推广第二代刀片电池,因此没有像广汽那样大力宣传其固态电池技术。
一汽除了广为人知的固态电池发展规划外,在近日又掀起波澜。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发布公告,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一汽)于2023年12月提交的一项名为“一种复合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全固态电池”的发明专利,已获得公开号CN117895065A。这项技术突破标志着中国一汽在固态电池领域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复合电解质技术是固态电池发展的关键之一,它不仅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还大幅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中国一汽在这一领域的创新成果,将为推动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行业内也有抢跑,尝试大规模应用的企业——上海汽车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