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23:23:27来源:互联网
五一将近尾声时传来消息,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沪杭段、沪昆高铁杭长段和杭深铁路杭甬段4条热门高铁线路上,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票价准备上涨。
京广高铁武汉至广州南间二等座公布票价较现行票价调升19%,执行票价以公布票价为上限实行灵活折扣,最低5.5折为304元、较现行票价调低34%。
受此消息影响,5月6日高铁概念股开盘后迅速拉升,广深铁路当日股价涨停,京沪高铁收涨于3.34%,铁龙物流收涨于5.09%。
资本市场看好高铁板块投资价值的同时,也有相关带情绪的话题热度攀升。
但事实的情况是,高铁本身并非完全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而是也有一定的商品属性。涨价更多是供需关系影响价格的逻辑在起作用,其公共利益属性与商品属性会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而不是过度偏向其中一方。
01 出行火爆
每到节假日,想抢到一张时间合适的铁路票都不太容易。在火爆的出行需求下,铁路运输即使加开班次也无法做到百分百覆盖。
据央视网报道,本次五一假期首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069万人次,创下单日历史新高,而5月5日的假期返程客流最高峰,全国铁路则预计发送旅客1865万人次。
其实自今年春节以来,旅客出行需求便明显反弹,铁路运输甚至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反弹速度更快。
根据交通运输部,预计2024年春运期间(1月26-3月5日)客流总量约为18亿人次,比去年增长13%左右。其中全国铁路将収送旅客4.8亿人次,与2023年春运相比将增长37.9%,与2019年春运相比将增长18%(国铁集团数据)。
根据交通运输部,2024年清明节3天假期内,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则达到日均24679.5万人次,融易新媒体消息,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长53.5%,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18.9%。
其中铁路客运量4968.2万人次,日均1656.1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长75.1%,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20.6%。
铁路客流能较好的恢复,离不开商务、旅游、探亲等需求因素的叠加,而这种需求提振也带来了相关公司的营收利润增长。
以京沪高铁为例,2023年京沪本线车运送旅客量同比增长209%,与2019年基本持平,京沪跨线列车运行里程同比增长66%,较2019年增长16.5%。
而2023年京沪高铁实现营收407亿元,同比增长110%,实现归母净利115亿,与2022年亏损5.8亿元的情况相比,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到2024年第一季度,受益于客流景气度提升,京沪高铁的收入同比增长13%,旗下京福安徽的亏损也大幅收窄。也因此,即便京沪高铁不涉及本轮涨价的线路,还是遭市场寄予涨价预期,进而带动股价上涨。
相较而言,客运量占比最高的公路运输表现则不及预期。今年5月2日的公路营业性客运量为3320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4.7%,比2019年同期下降25.1%;5月3日的公路营业性客运量为3209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30.6%。
当然这里面有很重要的原因是节假日高速免费,拥有汽车的中国家庭完全可以选择自驾完成中短途出行。不过受雨雪天气、交通事故等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1干线高速断面交通量同比还是下降了约 1.6%。
遭视作高铁竞品的航空板块表现不佳。虽然在春运旺季的推动下,民航需求一度较为旺盛,但3月经营数据已明显回落,拖累了2024Q1航司的整体盈利水平。
三大航里仅有南方航空扭亏为盈,而利润表现较好的还是以春秋航空为代表的廉航,这也侧面说明了乘客对民航价格的敏感性。尤其是在与五小时之内的高铁出行相比较时,很多人会因为价格、准时、方便等原因更优先选择高铁。
02 定位调整
凡是商品,只要存在供需不平衡就存在调节价格的基础。像民航的价格早就是有高有低、有升有降、随市场情况灵活变化的了。
铁路运输事关重大,情况相对特殊,但更多市场化也是趋势。根据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中国铁路在政策层面上早已有了对动车组的自主定价权。
2017年,中国高铁迎来第一次跨省调价,根据各车次的客流状况对东南沿海高铁票价进行调整,票价有涨有降,并且对14条动车组线路的票价展开浮动试点,大范围实施票价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