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30 18:40:01来源:新媒体
刘诚/文 日前,中央网信办等多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并将整治信息茧房作为第一项任务。当前,从信息、平台信息、平台信息推送的视角,层层剖析信息茧房的经济价值和治理问题,对提高平台治理针对性极为重要。
平台成为消费者的主要信息来源
在数字经济时代,人们所处的信息环境的最大变化是平台成为信息发布主体。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平台获取信息。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人们可能选择在百度搜索;闲来无事时,可能打开微信看朋友圈;购物时,可能去淘宝和京东上购买。以阅读为例,早在2015年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已达64%,首次超过纸质阅读方式。
在平台发布信息的同时,我们周边的信息越来越多,面临信息过载问题。人们的时间有限,认知能力也有限,并且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真假难辨。此时,信息推送应运而生,这是符合基本经济规律的。当人们面临困难有市场需求时,提供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就会出现。
从这个视角看,信息推送是平台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有非常正面的市场价值。总体上,平台依据算法做出的信息推送行为,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向消费者、商家、生产商等推送其最需要的信息,提高供求匹配、资源配置效率以及供应链韧性等。信息推送服务作为一类特殊产品,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提高了服务增加值,推动高端服务发展。
当前,信息推送已经无处不在,如通过对用户身份、年龄、性格、兴趣爱好、购买记录等为用户画像,甚至有平台可以抓取用户表情、监听用户聊天内容,以此定向推送信息。
信息推送还具有认证和担保的性质。由平台筛选一些真实可靠的信息,向特定消费者推送符合其偏好的产品。所以,在一个良性运转的平台上,融易新媒体消息,用户会对平台推送的信息产生一定的信任和依赖。如有的用户会优先选择美团“必吃榜”的餐厅,有的用户会优先入住携程特牌酒店等。
但当前一个趋势是,一些用户将消费决策直接交给了平台。随着数据量的积累,尤其是精细到每个用户的多维度数据,平台给每个用户的推荐变得越来越准确,一些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放弃自己的选择,将选择权交给平台。如短视频平台推送什么,用户就看什么,甚至有人沉迷其中。
信息推送可能导致信息茧房
信息推送帮助人们更好获取信息和识别真实信息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愈发凸显,信息茧房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一言以蔽之,信息茧房就是让用户看不到完整的信息。究竟而言,信息茧房有两层含义:一是出自引流等目的,平台让用户看到他想看的信息。
这层含义与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在2006年出版的《信息乌托邦》一书中所提出的意蕴相同,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遭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这层含义将其归咎于用户“作茧自缚”,是个人主动做出的将信息需求和信息选择趋向窄化、封闭化的现象,而平台只是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外因。
二是出于卖货等目的,让用户看到平台想让其看到的信息。这层含义里面注入了“平台意志”,是平台主动做出的信息设计。
从博弈论来看,对用户是降维打击。根据经典的传统博弈论模型,人们根据既定的信息(不论是对称还是不对称)来作出博弈行为,得到博弈均衡解。但现在,人们博弈的信息都是由平台设定的,所以平台可以预判不同信息情境下的博弈均衡解,从而挑选对自身最有利的那个均衡解的信息情境。换言之,平台可以俯视用户,给用户发牌,用户怎么打,结果都是平台利益最大化。
从这两层含义的关系来看,前者是手段,为了投其所好,吸引用户、做大流量;后者是最终目的,把流量兑现为商品交易总额(GMV)。
如果平台是中性的,或者平台追求全社会总利益最大化,那么信息推送不会导致信息茧房,即便如此,也无伤大雅。
但现实中,平台是一个个独立运行的企业,必然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那么其经济影响是,平台可能会基于信息垄断对用户进行信息歧视。有研究发现,若商家对消费者实施信息歧视,向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策略性设计和发布不同信息,则可能带来灵活多变的价格歧视,降低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