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财经 >

“债务重组”变“债务重重”被监管警示 曝光贷款中介如何引你入局(2)

时间:2025-01-18 13:50:02来源: 中国证券报

  事实上,有稳定工作的客户,如国企、央企员工,事业单位人员,医护人员,教育工作者等,更容易遭这类贷款中介找上门,因为这些客户在面对贷款中介的威胁时更容易受制,通常会尽力筹措资金偿还贷款。

  债务重组过程中潜藏着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关于谨防非法贷款中介诱导消费者“债务重组”的风险提示》称,由于消费者在选择贷款中介帮助贷款或提供垫资时,需将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财产信息等提供给对方。部分贷款中介因管理不善或者为牟取不法利益,可能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甚至遭出售,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此外,债务重组还存在违约违法风险。消费者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会明确约定贷款用途,借新还旧、提供高息垫资均涉及“倒贷”,消费者未按合同约定使用贷款,将承担违约责任,不但可能遭银行要求提前还贷,个人征信也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如果配合非法贷款中介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通过编造理由、使用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获取贷款资格,此行为涉嫌骗取银行贷款,消费者可能会遭追究法律责任。

  增强防范意识

  部分客户仅仅是向贷款中介咨询相关信息,并未打算采取实质行动。即便如此,融易新媒体消息,其中也潜藏着风险。通常因贷款审批而进行的征信查询次数会直接影响银行的贷款意愿,若客户的征信查询次数过多,会成为银行审批贷款时的负面考量因素。

  究竟来看,贷款中介的做法无非是将客户的个人情况与多家银行的审批条件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协助客户进行债务重组。然而,在此过程中,客户的征信查询次数会急剧增多。若匹配不成功,虽然贷款中介不会收取费用,看似客户没有被受损失,但增加的征信查询次数会降低银行对该客户的贷款意愿。

  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广大群众,谨防非法贷款中介诱导债务重组可能带来的风险,切实增强防范意识。确有融资需求的,请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咨询,依据贷款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保护自身权益。

  第一,谨防非法贷款中介的虚假宣传和诱导。充分认识违规“倒贷”的风险和危害,谨防非法贷款中介隐瞒不利信息、只谈诱人条件的虚假宣传和误导,切勿盲目相信陌生来电、短信、广告传单、社交平台等渠道推送的债务重组、债务优化、免抵押担保等贷款中介信息,避免陷入相关陷阱。

  第二,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非法贷款中介并非依法取得金融许可证的持牌金融机构,其从事的中介活动主要是了解贷款需求、编制材料、申请贷款的居间行为,并非贷款合同当事方。建议消费者合理评估自身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做好收支筹划,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符合条件的可以积极申请无还本续贷,并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贷款,避免挪作他用,产生违约责任,影响个人征信,甚至承担刑事责任。如对相关业务存在疑问,可通过金融机构官方网站公布的热线等进行咨询核实。

  第三,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金融账户等,不轻易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相关手续,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或遭不法利用、买卖,以防个人财产被受损失。如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请注意保存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近期热点

“债务重组”变“债务重重”被监管警示 曝光贷款中介如何引 01-18

银行理财这一年:权益类资产成新宠 固收类产品迎挑战 01-18

国际金价年内已40次打破历史纪录 2025年机构看涨至每盎司3000美 01-18

14家银行股中期分红待实施 超2000亿元“红包”有望春节前到账 01-18

搭建乡村振兴的信用桥梁 01-18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