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03 09:30:01来源: 证券日报
近期,多家机构测算的数据显示,银行理财规模已逼近30万亿元大关。
实际上,早在2022年的个别月份,银行理财规模曾短暂突破30万亿元,不过,随着当年两次“赎回潮”的冲击,银行理财规模随之震荡下行,并于2023年6月末首次遭公募基金反超。
笔者认为,银行理财规模即将重返30万亿元关口有特别的意义。因为今年银行理财规模的增长有诸多外部有利因素加持,包括债市走牛、存款利率下调等,而非单纯因为银行理财公司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所致。同时,这30万亿元规模也对银行理财机构的管理能力带来了新考验。未来,银行理财规模要突破并稳住30万亿元的大关,实现更长远、更稳健的发展,银行理财机构仍需修炼内功,提升三方面能力。
一是,强基固本,提升对投资者的回报能力。
过去多年,银行理财逐渐成为居民资产配置重要金融工具的根本原因是,其投资收益稳健,较好地满足了投资者的理财需求。未来,银行理财机构唯有持续锤炼投研能力、科技支撑能力、流动性管理能力、风控能力等核心能力,并让管理能力的提升速度与管理的理财规模增速相匹配,才能推动行业基业长青。
结合当下来看,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发展阶段,银行理财机构宜重点强化对经济、金融形势的研判能力,在负债端不断提升优质产品的供给能力,持续丰富产品“货架”,在投资端不断迭代、优化投资模式,通过良好的投资收益回报投资者。
二是,守正创新,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
近年来,银行理财在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银行理财资金通过传统债券、股票、基金投资等工具,为实体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还通过非标项目、股权投资、股票质押融资等创新形式,满足了实体企业的融资需求。
未来,银行理财机构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充分发挥资金优化配置功能,加大资金供给方式的创新力度,通过多种创新途径实现资金供给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有效对接,这也要求银行理财机构多途径提升资金的稳定性,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三是,弥补短板,强化对权益市场长期资金的供给能力。
银行理财公司普遍脱胎于母行,其权益类产品的发行能力与权益市场投资能力一直是短板。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占比高达96.34%,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占比仅为3.21%,对比而言,权益类产品规模非常有限。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无论是产品端还是投资端,银行理财“重固收轻权益”的现象都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
当前,在各类资管公司同台竞技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上述“偏科”问题既不利于提升竞争力,也不利于提升投资收益率,更不利于银行理财资金流入权益市场。
因此,在经营理念上,银行理财机构宜将自己定位为资管机构,而非银行存款的代管公司,亦不能只着眼于客户的低波动偏好而放弃对权益投资的长期追求。未来,银行理财机构宜持续拓宽投资边界,补足权益投资短板。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笔者相信,融易新媒体消息,通过上述系列举措,银行理财机构既能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动力、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