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7 16:35:01来源: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随着6家国有大型银行2023年业绩报告全部披露完毕,六大行去年的经营业绩成色浮出水面。去年全年,六大行营业收入共计3.53万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38万亿元。此外,六大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六大行均保持净利润同比正增长,但净利润增速均明显低于上一年。“这主要是受到净息差收窄拖累。”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是由于银行业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下调贷款利率,推动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另一方面是由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贷款重定价等因素影响。
净息差持续收窄
在归母净利润方面,工商银行仍稳坐头把交椅,2023年,该行实现归母净利润3639.93亿元,同比增长0.80%。建行紧随其后,报告期内,该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4%至3326.53亿元。农行、中行归母净利润均超2300亿元,分别为2693.56亿元、2319.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0%、2.38%。交行和邮储银行归母净利润则分别为927.28亿元和862.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净息差持续收窄已成为银行机构的普遍现象。截至2023年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61%、1.70%、1.60%、1.59%、1.28%、2.01%,分别比上年下降31个、31个、30个、16个、20个、19个基点。
“银行稳住息差要从资产、负债两方面来看。”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去年,农行贷款的收息率比上年有所下降,与行业趋势和可比银行基本一致,这是主动向实体经济让利的结果;在负债端,去年末,农行客户存款增量同业最多,人民币客户存款付息率1.71%,保持可比同业最好水平。
专家对此分析认为,2023年,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两次下调,我国银行业整体净利息收益率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因各家银行的业务结构和策略各有不同。
叶银丹表示,未来,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可相对灵活地调整存款利率,有望逐步缓解净息差收窄的压力。但不同银行对业务发展定位、资产负债结构、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存在不同,存款利率调整的节奏和力度可能存在差异。此外,商业银行还应该逐步弱化高息揽储模式,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场景化获客能力,实现精细化和差异化发展,立足长远审慎经营,不断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2023年,六大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降。其中,中国银行降幅达0.05个百分点,是六大行中降幅最大的银行。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为0.83%,融易新媒体消息,下降0.01个百分点。
对于不良贷款率的普遍下降,叶银丹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银行贷款投放增长较快,导致不良率的分母扩大;另一方面是由于银行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不良贷款催收、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等,降低了不良贷款余额,导致不良率的分子缩小。
“此外,六大行不良率的下降也与宏观经济不断恢复、企业经营情况不断改善有关。展望未来,随着利好地产的政策持续出台及稳增长政策的不断落地,重点领域风险的妥善处理以及经济预期的修复都将有利于银行风险端改善,预计整体不良压力将进一步缓解,资产质量将持续保持稳健。”叶银丹表示。
在房地产等重点风险领域,多家银行表示相关风险总体可控。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表示,在房地产领域,工行坚持管好存量、精准化险,加大风险房企和项目的处置出清力度,2023年末,工行境内房地产业不良率较2023年初下降0.77个百分点。
“预计今年资产质量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旭光表示,农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持续加强重点领域信用风险形势研判,不断提升数字化风控识别、预警、处置能力,全行风险管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都让农行有信心保持资产质量的持续稳定。
“展望未来,预计供需两侧房地产支持政策力度仍将进一步加大,同时,商业银行也将继续大力确定支持‘三大工程’、融资协调机制等政策,预计房地产市场下行趋势有望逐步得到缓解,银行的房地产相关风险压力也将逐步减小。”叶银丹预计。
寻求新业务转型突破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关键变量”。做好数字金融、科技金融大文章,是金融机构融入时代大变革、构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
多家国有大行在年报或业绩发布会上强调了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并披露了未来发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