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产业 > 文化 >

【专访】诗人韩东:为金句而牺牲整体,就像因为追星看一部烂剧(5)

时间:2024-05-25 21:32:33来源:界面新闻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口语重要,而是说,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异常重要。现代汉语与文言的最大区别,就是建立了书面语和口语之间的一种相应的关系。这种相应的关系,使得“我手写我口”成为可能,也使得一己的、来自于现实独特经验的创造成为可能。排除各种因素,作为一种现代语言的现代汉语,大陆的语言体系的确是更加完备和成熟的。说得过于专业了,打住。有机会我们再讨论吧。

界面文化:你在书中提出“诗歌不一定非得说清楚不可,但说不清楚的部分也要魅力,诱惑别人去琢磨”,这个标准是怎么得来的?魅力具体是怎么来的,它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吗?你在评价学生写诗时时常会说这首诗“太内向”,只有诗人自己才能看明白。“内向”和有魅力的看不懂是什么区别呢?

韩东:这仍然是一个逻辑问题。简单地说,魅力是指对语言、行文的感受,懂与不懂牵扯到表达的内容,前者可说是“怎么写”的问题,后者指“写什么”。写什么,我们自己得心中有数,而怎么写涉及到语言的艺术层面。你不一定非得写得那么清楚(对读者而言),但诗歌的语言层面必须有魅力,有诱惑力。但这种“不必那么清楚”是就阅读而言的,对作者而言,你写的是什么或者想写什么自己最好明白。内向可以,但内向到连自己都不知道写的是啥,一般来说就有问题了,至少我是不赞成这样的。你可以把我的这番话看成强辩。总之不能机械、教条、“逻辑”地理解诗歌或者写诗这件事。

界面文化:书中学生刘天远的分行日记,是否算是诗呢?你分析时说“这里面有一些东西算是诗的”,是“语言、声音的变化,长短句的变化,段落之间排列的变化”。平时普通读者遇到一个老干部写的诗,或者看起来敲一下回车键分行就能成的诗,具体怎么判定它是否算是一首诗?

韩东:我们写的是所谓的“自由体”,也就是说是没有固定的“格律”规范的。也许分行就是现代诗歌唯一的格律,有人说分行即诗,有一定道理。当然,仅仅有诗的模样还不行,我们还追求“诗意”“诗性”或者“诗的”这样一些东西,但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是很难以定义的方式说清楚的。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分行术》,辨析的就是这件事,你若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刘天远的某段日记中包含了“诗意”“诗性”,但并不是说他所有的日记通过分行都可以是诗歌。分行只能获得现代诗歌的某种明确的样式,并不能获得我们所说的“诗意”“诗性”。


近期热点

【专访】诗人韩东:为金句而牺牲整体,就像因为追星看一部烂 05-25

文化中国行丨甲骨文“画”节气:立夏 05-25

文脉·小满|古城河道水渐满,且伐青竹做纸张 05-25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系列高清视频:小满 05-25

托举乡村孩子的读书梦(解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05-25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