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产业 > 文化 >

【专访】诗人韩东:为金句而牺牲整体,就像因为追星看一部烂剧(2)

时间:2024-05-25 21:32:33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文化:经常看到教读者怎么写小说的作品,创意写作班也很流行,但是却很少看到诗歌课。你有观察到这种现象吗?

韩东:我的诗歌课不是创意写作课程,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课程”。凡课程者皆有一定之规,必须按部就班,也得达成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通过考试,融易新媒体消息,比如一篇论文的完成。写作课程的目标也得是完成一篇老师认为合格的作品。“诗歌课”不然,是开放性的、启迪性的,主要是让你了解写诗这回事,增长见识。

我说过,写作是可学的,但不可教,看似冲突,但确有我的道理。可学就是可以从无到有、开掘自我,以此培育一己的写作能力。不可教,就是反对课程式的有既定目标和步骤的教育,就是反对“应试教育”。写作这件事太特别了,没有公式没有“武功秘籍”,每个诗人或者作家的成长道路都不一样。但他的确需要学习,需要启发,需要氛围。《诗人的诞生》也绝非教条,更非“秘籍”之类,而是“启示录”这种类型的东西。在这本书里我所言说的一切也只是一家之言。而造就一个真正杰出的诗人,需要吃很多“百家饭”。

韩东(受访人供图)

界面文化:在书中,你谈到专业诗人坐标感非常重要。其实这些学生哪怕是缺少坐标感,也写出或者已经发表了不少诗歌,为什么坐标感很重要呢?

韩东:写出一首好诗,或者碰上一首好诗,或者碰上一个好句子并不困难。为什么有很多人迷信未成年人的写作?也是因为孩童无拘无束、想象力漫溢,犹如原始人类一般,会碰上一些连他们自己都不明白的好句子,甚至是好诗。成年人于是自叹弗如。但是好是坏,这个判断是来自成年人的。我们暂且把这个“成年人”设定为成熟的诗人或者自觉的诗人,他所拥有的判断能力在写作中是第一义的。我说过,判别出好坏比写出好诗(但不知道好坏)更为重要,判断力是某种更为升华的天赋或者能力。比如毕加索从非洲面具那里获得灵感,你不能说毕加索的才华、能力不如非洲土著。

同理,某种坚定精准的判断力是一个自觉写作者的标志,而这种判断力并非可以一蹴而就,是经过专业锤炼和对文学、艺术、思想、历史全方位的了解、沉浸才可能获得一二的。这种了解和沉浸就是我说的“坐标感”建立的过程。

界面文化:你谈到口语化写作和知识分子写作,都有一些范文和教条。这些教条是什么?你认为年轻人应该去理解并且遵循那些教条吗?

韩东:各有各的教条,这是肯定的,这样的教条很多其实也很混乱,列举它们实属无聊。教条也许有用,但最多也止于提示的作用。亘古不变、一劳永逸那就过分了,你也偷懒了。但人有一种本能,就是想偷懒、走捷径,于是才有了“武功秘籍”的传说。在这个意义上我坚决反对教条,尤其是那些冒充公理的教条。私人的教条可以有,至少无害,对写作甚至有阶段性的帮助。公理(低一级别但更容易掌握的是公式),我觉得如果推而广之,对究竟的写作只能是有害无益。

02 文艺腔没有创造性,金句不是诗歌的目的

近期热点

【专访】诗人韩东:为金句而牺牲整体,就像因为追星看一部烂 05-25

文化中国行丨甲骨文“画”节气:立夏 05-25

文脉·小满|古城河道水渐满,且伐青竹做纸张 05-25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系列高清视频:小满 05-25

托举乡村孩子的读书梦(解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05-25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