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15:00:02来源:界面新闻
“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这个说法是怎样形成的?都市中的流浪狗如何促进城市治理的变化?狂犬病的传播是如何得到抑制的?遭虐待的狗如何激起中产人士的同情,进而改变我们对宠物和动物福利的看法?我们如何处理狗的排便问题?以上问题构成了本书的核心。本书探索城市中产阶级最为关心的五大狗狗问题——流浪、咬人、受虐、思考以及排便——以19世纪早期至20世纪三十年代的纽约、伦敦和巴黎为例,研究人与狗的关系变迁如何重塑了这三座城市及同时期的其他西方城市,进而改造了现代城市与都市生活方式。
“笔者喜欢从历史角度研究人犬关系,诸多欧洲人、北美人现在所表现出的人犬之间这种普遍且自然的关系,笔者相信其实深深植根于西方城市化进程的情感历史中,”作者克里斯·皮尔逊在本书前言中写道,“最终,一种西方的人犬关系模式诞生了,我称之为 ‘狗狗都市’(Dogopolis)。在城市中,狗类应如何与人类文明健康、安全地共存?针对这一问题,伦敦、纽约和巴黎的中产阶级们还是慢慢地(有时则颇为痛苦地)达成了某种并不怎么稳固的共识。人类与狗一同遭丢进这些急速扩张与发展的都市中,他们在朝夕相处中也产生了一系列情感:爱、同情、厌恶,还有恐惧。最终,狗融入了都市生活,同中产阶级对脏乱环境的厌恶,对流浪者的恐惧,对犯罪活动的焦虑,以及对人道主义的支持等情感价值相一致。”
《琐言赘语:明清以来的文化、城市与启蒙》 李孝悌 著本书是历史学家李孝悌的文化史代表作,书中集结的文章在内容和写作年代上都横跨甚广,读者将从中看到作者多元的研究旨趣。李孝悌从志怪、戏曲、报刊入手,揭示明清以来城市、文化与思想的多个面向,呈现帝王、士人和下层群众的众生相,构建了一个鲜活的近代化世界。
在简体版新序中,李孝悌表示本书相较繁体字版在结构上有较大改动,进一步凸显全书的层次感。与理论相关的两篇文章遭提到了导论部分,以此回应大陆学术界对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理论的强烈兴趣;四篇与城市文化有关的文章“从上到下,从国家、统治阶层到个人,依序论述,让我们对明清文化中的重要面向——志怪——从国家的统治意理、统治阶层的论辩和个别士大夫的地方视野,有了更复杂而细致的了解”。
《逐利而生:3000年公司演变史》 [美]威廉·马格努森 著 张洁 黄志华 译公司不仅是资本主义时代的商业组织形式,早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它就已存在并在漫长的历史中,以各种变体存在,始终对世界局势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是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威廉·马格努森在《逐利而生》一书中提出的核心观点。本书分为八章,每一章探讨历史上的一种公司: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司是重要的行政力量补充,与政府在修路、征税等事务上密切合作;在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公司从事”海盗行为“,通过探险和贸易迎合国家的重商主义政策;在当今的全球经济体中,很多公司成为富可敌国的跨国公司,但也因其利益至上的形式准则而遭许多人批评为掠夺者,损害劳动者、地方社会和国家的利益。
马格努森认为,如今我们对”逐利而生“的公司有诸多批评,但其实梳理公司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公司是为促进公共利益而生的,始终与国家及其利益紧密相连,尽管在许多案例中,它们并不能始终践行这一初衷:
“视逐利本身为目的而不是一种实现更宏伟目标的手段,这只能称之为一种纯粹的贪婪。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今我们已经习惯于将资本主义的逐利行为看作一种美德,这样的思维方式对社会结构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造成了真正的危害……尽管关于公司的争论无休无止,例如公司的目的是什么,公司是否应该考虑社会整体的目标,董事是否应专注于让利润最大化,但当我们把公司视为一种历史现象,它们存在的真正理由以及创建的初衷便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促进国家公共利益。”
《回音室:1897-1935年跨国的中国画》 [英]柯律格 著 梁霄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