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7 20:15:01来源:界面新闻
社会接近性对于嫉妒心理而言相当重要。舍克发现,一般来说,嫉妒只会影响到那些实际上可能存在竞争的人。比如说《坠落的审判》的丈夫更可能和同为作家且同居一室的妻子比较,而不会拿自己和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后者也需要在照顾孩子的间隙寻找时间写作)的处境进行比较。当然,这种接近性也可能遭记忆和想象取代。这意味着嫉妒也可能存在于想象中的竞争,这种心理在社交媒体上相当广泛。
对方的“不应得”是嫉妒心理来源的一个方面,重点还在于嫉妒者的“感到缺乏”。张慧看到,嫉妒方感受到的弱势和遭嫉妒方的优势虽然和实际的不平等密切相关,但更多时候,在嫉妒发生这件事上,遭感知的不平等、比较出来的不平等甚至想象出来的不平等,都可能比实际上的不平等作用更大。嫉妒者无力感的强弱进而导致的“可得”的希望大小,是“感知的不平等”的重要内容。所以说,并不是差异本身导致了嫉妒的发生,根源在于无法获得的状态。舍克说,嫉妒之人甚至深信,“遭嫉妒者的繁荣、成功、收入在某种程度上是嫉妒者自己贫困和匮乏的原因。”
02 遭嫉妒者的自我贬低无法使嫉妒者解脱嫉妒不一定是想要别人拥有的,而可能只是希望对方失去这些事物。看起来,嫉妒是一种纯然消极的情感。嫉妒的一方和遭嫉妒的一方必然存在某种不平等,融易新媒体消息,那么嫉妒是否可以促进社会的平等呢?
有人认为可以,例如托克维尔就认为,嫉妒具备消除不平等的动力。舍克却不这么看。“如果在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拥有相等的财产,或者财产由国家分配,那并不是一个没有嫉妒的田园。”哪怕是强烈地消除了财富不平等的社群中,人们依然有足够的理由因为他人的成就、爱好、技能甚至一点儿微不足道的财产而滋生嫉妒。
比如说,由于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基于年龄的等级制度,所以哪怕年龄成为了唯一的区别,不同年龄的人们也会对他们之间的差异产生极大困扰,代际之间的紧张关系和怨恨依然会存在。又比如,人们的精神财富也会成为嫉妒的来源。舍克敏锐地发现,反智主义也来源于嫉妒。任何一个专注于个人智力活动并具有这方面能力和天赋的人、任何一个看起来有能力进行深度思考的人,都可能被到嫉妒。
《嫉妒与社会》在《坠落的审判》中,夫妻二人原本处于类似处境,但眼看着妻子事业有成,自己的计划一个也没有完成,丈夫的心态发生了剧烈变化。他对心理医生说,感觉自己像遭阉割了一样。心理医生也认为,桑德拉给丈夫造成了强大的心理负担,仿佛在指责是桑德拉逼死了他。
面对丈夫的处境,桑德拉具体该怎么做才能够让丈夫恢复平和呢?要求她不再追求自己事业的成功,显然不是一个解决方案,那么自我贬低、在丈夫面前保持谦逊会有用吗?
舍克在《嫉妒与社会》一书中指出,面对嫉妒时,自我贬低是无效的。弗朗西斯·培根说,用坦率公开的方式展现自己伟大的人,反而会吸引更少的嫉妒;而试图笨拙地掩饰或者贬低自己运气、声誉等的人,就仿佛在说,自己并不是真心相信命运对待自己比自己应得的要好,“这样的人,给人一种自觉不值得和缺乏应得之物的印象,从而真正激起了他人的嫉妒。”因此,自我贬低的说法,只会让遭嫉妒者的“不应得的程度”增加,从而增加嫉妒。
由此看来,既然嫉妒者难以改变“他人的好运”,只有增强自己“可得”的希望,才有机会逃离嫉妒的牢笼。舍克给出的建议是,摆脱嫉妒的方法并不在于禁欲主义、炫耀般的节制、修道院或者孤独,唯一能从嫉妒中解脱出来的活动,是那些“让我们充满新的、不同的冲动、情感和思想的活动”,这些活动“必须是有价值的、充满活力的和具有前瞻性的”。甚至对很多人来说,克服嫉妒的欲望也可能成为实现积极成就的真正动力,由此带来对成就感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