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3 01:05:02来源:互联网
2023年,地球经历了不少气候大事件。当地时间2023年2月19日,巴西圣保罗州北部沿海地区发生暴雨。3月31日,美国南部和中西部多州被遇龙卷风袭击。4月底,加拿大的火灾活动开始,野火数量已经创历史新高,影响数万人。8月8日,美国夏威夷州毛伊岛发生罕见大火。9月,飓风“丹尼尔”袭击利比亚,融易新媒体消息,并引发洪灾。11月30日,世界气象组织宣布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
气候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极端”是否成为地球的新常态?从世界各地的照片之中,让我们回顾这一年,极端天气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当地时间2023年2月21日,巴西圣保罗州圣塞巴斯蒂安,巴拉多萨希区,暴雨后山体滑坡的鸟瞰图。2月22日,巴西东南部的救援人员争相在数十名仍然失踪的人中寻找幸存者,创纪录的降雨导致洪水和泥石流,造成至少48人死亡。在圣保罗东南约200公里(120英里)的著名海滨城市圣塞巴斯蒂昂周围,24小时内降下了约680毫米(26英寸)的雨量,超过了预期月雨量的两倍。 3月14日,西班牙Bergueda地区,一名男子走在干涸开裂的地面上。受极端干旱影响,加泰罗尼亚的Baells水库水位降至1990年以来最低。 4月2日,美国阿肯色州,当地被龙卷风袭击,房屋屋顶遭掀翻,满地狼藉。 4月5日,意大利蒂拉诺,为了保护苹果树不受晚霜的影响,洒水器给苹果树人工浇水后,苹果树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冰。本周,来自挪威一股迟来的极地气流对遭气候欺骗的农作物构成了威胁,这些作物比往常更早苏醒,越来越多地暴露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之下。 5月25日,意大利Conselice,暴雨导致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洪水泛滥,意大利红十字会特种部队(OPSA)和消防员救援人员寻找并帮助遭困在家中的居民。此前一周,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被遇严重洪灾,造成大面积破坏,十几人死亡。 6月4日,加拿大魁北克省,当地野火蔓延,浓烟滚滚。 6月22日,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一只狗在Loknayak Jai Prakash Setu桥附近的恒河中游泳。科学家估计,气候变化使印度出现极端高温的可能性增加了30倍。世界银行表示,印度可能是世界上首批高温突破人类生存极限的地方之一。 6月28日,加拿大多伦多,日落时分,魁北克省和新斯科舍省野火产生的烟雾笼罩大地。 7月9日,印尼西爪哇茂物,农民在稻田里收割水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警告,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南非、中美洲、东亚和印尼将面临极端干旱的风险。 7月11日,日本东京,当地被遇高温天气,市民在水雾下乘凉。据报道,世界气象组织的科学家表示,初步数据显示,从7月3号开始的一周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周,而伴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逐步显现,预计全球气温还将进一步升高。 7月19日,希腊雅典,在附近的New Peramos发生野火,一名消防员试图控制火势。随着野火肆虐,亚洲、欧洲和北美部分地区发布了健康警告,预计全球将出现极端高温。消防员在希腊和加那利群岛的部分地区扑灭大火,西班牙发布了高温警报,意大利撒丁岛的一些孩子遭告知不要参加体育活动。 7月26日,挪威斯瓦尔巴和扬马延,土耳其进行第三次国家北极科学考察,航拍斯瓦尔巴和扬马延的冰川(北纬78度)景观。科学家通过观察冰川融化来研究气候变化。此次北极科学考察于7月份开始,这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收到的数据显示,当对比2022年和2023年月份的平均海冰分布时,科学家注意到温度下降了约3%。 7月26日,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美国西南部地区近期被遇持续热浪炙烤。亚利桑那州首府菲尼克斯(又称凤凰城)更是连续27天每天最高气温超43摄氏度。图为热浪中的仙人掌。 8月12日,美国夏威夷毛伊岛,大火过后遭烧毁的房屋和建筑物。 9月15日,美国纽约,当地上演无人机灯光秀,呼吁关注亚马逊雨林和气候变化。 9月17日,利比亚德尔纳,当地发生致命的山洪暴发,救援队伍正在协助救援工作。一场海啸大小的山洪袭击德尔纳,造成数千人死亡。 9月24日,巴西圣保罗市,高温下,街道的温度计显示气温为40摄氏度。 9月27日,巴西亚马孙州,亚马孙雨林被遇百年罕见的干旱,大量鱼类死亡。当地河流水位逼近历史最低点,导致水路运输不畅,约50万人或受影响。 11月10日,日本长野县,非营利组织Picchio野生动物研究中心的野生动物专家使用天线追踪熊的位置。在日本,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只熊遭射杀,这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口迁移和日本老龄化社会,再加上气候变化影响了熊的进食和冬眠时间,促使越来越多饥饿的动物来到城镇。 12月1日,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渔民在卖鱼。据相关协会称,气候变化已显著改变渔民的捕鱼模式,让他们不得不去往更远处捕鱼。气候变化已导致水流、温度和风向发生不可预测性变化,这使得捕鱼更加困难。 12月4日,阿联酋迪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期间,民众路过污染舱。舱内空气质量与印度新德里一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IC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