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6 00:10:01来源:法治日报
近日,自然资源部负责人在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会议上宣布,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这一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意义是什么?对老百姓来说有什么影响?与房地产税有何关系?围绕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采访了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孟强和北京市物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毕文强。
关系群众财产安全
避免产权交叉冲突
记者:“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消息公布后,为什么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老百姓有何影响?
孟强:不动产是人民群众最重要的财产,不动产登记关系千家万户的重大财产利益和财产安全。对于不动产这种非常重要的财产权利,依法通过登记的方式明确其归属,事关我们每一个人。
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其中的重点在“实现”二字。这意味着,从城市房屋到农村宅基地,从不动产到自然资源,覆盖所有国土空间,涵盖所有不动产物权,在全国范围内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形成全国统一的信息网络。
在此之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不动产登记制度体系,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方案》,设立统一登记机构,把分散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信息全部整合到一起,使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具有可操作性。而且,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有利于保护交易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的不动产权利。对人民群众来说,不动产财产状况登记在册并全国联网,查询方便、办事便利,避免产权交叉或冲突。
毕文强:根据民法典规定,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在14亿人口的国家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也是中国法治建设中的大事,为国家建设统一大市场打下了坚实的法治基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发展的最大成果就是国强民富,创造的社会财富也越来越多,这些财富最大的体现就是各种不动产。当前,国家提出建立统一大市场,土地房屋等生产要素的合法、自由流动是一个重要前提,而不动产统一登记,就是为这些要素流动提供了制度基础。这也标志着国家在产权保护制度方面更加成熟。今后不动产的交易与确权会更加规范,产权保护力度也会同步加强。
规范依据逐步完善
实务操作落地实施
记者: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背后,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完善过程?
孟强:我国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3月,当时颁布的物权法明确提出这一要求。但对于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先是于2013年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方案》中提出要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把机构的关系理顺后,2014年11月颁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法治化。2020年出台的民法典对保护民事权利和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通过梳理脉络可以看出,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规范化、法治化,为全国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提供了制度保障。
毕文强:不动产登记实践的不断完善,为“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明确,登记机构应当设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簿。该条例以行政立法的形式,融易新媒体,规范了全国不动产登记行为。2015年,原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启用不动产登记簿样式(试行)的通知》,进一步切实保障了后续统一登记制度落实。在此前的实务办案中,经常会看到各地不同的不动产登记簿,既不利于统一规范,也增加了发证机关的管理成本,更重要的是无法形成统一的秩序。2016年,《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颁布,进一步完善了不动产登记制度。
随着《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试行)》的颁布实施,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不动产登记制度体系,保障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落地实施。
不动产信息联网化
助推法律尽快出台
记者: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一些人认为与房产税相关,二者的关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