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3 11:30:01来源:汽车资讯网
“经过两年的运营,他们在战略上的短视,经营上的轻视,让我们感到失望”。该经销商投资人说,回顾戴姆勒重卡进入中国后的布局,可谓是起点高、声势大,始终未能迎来期待中的“暴雨倾盆”式发展。
为了深入剖析戴姆勒重卡走向衰退的原因,我们又走访了身处同一合资公司旗下的欧曼品牌的经销商。
“我们跟随欧曼已经第8个年头了,今年销量有望突破千辆”,该欧曼经销商的投资人说道。当谈及当下竞争激烈的商用车市场“内卷”现象时,他也坦言,虽然市场存在困局,但同时也蕴藏着诸多机会,“欧曼从最初只有单一产品,到如今实现产品领先,发展速度非常快。更重要的是,面对当下市场变化衍生出的新生态,欧曼能够快速跟进,并且扎实投入资源,帮助我们经销商不断成长。现在我们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还成功开拓了海外市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今戴姆勒重卡销量惨淡,在行业排名中沦至倒数,让经销商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处境中。经销商当初建店的巨额投入,本是怀着对戴姆勒重卡这一全球知名品牌的信任,盼望能跟着发展壮大,可未曾想,如今面对的却是每日剧增的亏损,宛如背负着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经销商喘不过气。
经销商也并未坐以待毙,他们主动与福田戴姆勒沟通。据经销商反馈,中方股东对他们的被遇深表同情,并表示愿大开合作之门,尽力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戴姆勒重卡业务运营的主导权牢牢握在了外方股东手中。因此经销商找中方股东倾诉亏损、诉说困难,无异于缘木求鱼。
早在2022年戴姆勒重卡业务正式运营之时,中外双方就已明确划分职责,外方股东主导戴姆勒重卡业务,中方股东则主导欧曼重卡业务。“冤有头,债有主啊,我们现在面临的这些问题,像投入巨大的建店成本,至今都没能兑现的商务政策,还有外方股东经营不当给我们造成的亏损,外方股东对这些难道能视而不见吗?”戴姆勒重卡经销商激动地说。
戴姆勒重卡顶着全球知名品牌的光环,本应展现出大企业应有的担当。如今在关乎众多经销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却选择了沉默。即便经销商最终无奈选择不再继续开展戴姆勒重卡业务,外方股东也不能拍拍屁股就走人。“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倘若连这点担当都缺失,融易新媒体消息,那戴姆勒重卡这所谓的全球知名企业的声誉,恐怕也会在推诿扯皮的过程中逐渐蒙尘。外方股东应当警醒,切莫让不作为成为戴姆勒重卡品牌在中国市场走向衰败的最后一根稻草。
纵观整个商用车行业,常见的合资模式大多是外方进行技术赋能,由中方依据中国市场及用户的独特需求开展运营。例如,东风商用车与沃尔沃合资时,沃尔沃虽持有45%股权,但并不参与合资公司的实际运营,只是将核心的发动机、变速箱等技术导入东风,助力合资公司建立竞争优势。
而福田戴姆勒的合资模式是双方股比各占50%,外方深度参与企业运营。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外方主导运营的戴姆勒重卡,在产品、销量、渠道建设等各方面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失望”、“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全额回款压力大”…… 这些是戴姆勒重卡经销商们在交流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在当下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的大背景下,各大合资车企都在积极求变,在战略布局、产品策划等方面努力朝着更懂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方向转变。然而,戴姆勒重卡不仅未能跟上时代变化的脚步,反而继续以一种 “傲慢” 的姿态固执己见,与市场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我们由衷希望戴姆勒重卡能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跟上中国市场的发展节奏,在享受中国市场红利的同时,切实承担起应尽的责任,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戴姆勒重卡业务发展运营模式,唯有如此,才能突破当前困境,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
在中国市场,我们也看到不少百年跨国车企在做出从未有过的变革壮举,BBA中已有两家在下一代新车上搭载了本土供应商的智能驾驶系统,奥迪、大众都在依靠本土研发团队、本土合作伙伴推出全新平台、全新车型,曾经这对德国人来说是不可能的,而现在每天都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