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4 13:55:01来源:和讯汽车
和上市两周股价已腰斩的嘀嗒出行不同,如祺出行拿到了不一样的剧本。
7月10日同样被遇上市破发后,7月11日如祺出行股票翻红,早盘涨超10%,尽管后续涨幅回落至4.72%,但在流动性紧张的港股,这样的成绩已算难得。
能走出上扬的股价曲线,是因为比起单纯以顺风车为标签的嘀嗒出行,头顶“Robotaxi第一股”光环的如祺出行明显讲了一个更有想象力的好故事。而在资本市场之外,武汉无人驾驶智能“萝卜快跑”车队的落地运营,也为无人驾驶的故事增添了更多画面感。
铺垫多年,千呼万唤的Robotaxi终于迎来爆发前夜,但市场准备好了吗?
闯关
继6月28日嘀嗒出行在港交所上市之后,如祺出行也于7月10日登陆港交所。再加上今年5月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的曹操出行,出行企业迎来上市潮。
其实当下并不是在港股上市的好时机。
2024年以来,港股资本市场避险情绪高涨,根据东方财富(300059)Choice数据,今年港股上半年的IPO募资额未能突破130亿港元大关,这一数字相较于往年显得尤为低迷。整个上半年内,募资额超过10亿港元的IPO项目仅有一个。作为对比,2021年快手在港上市,募资额是478亿港元,超过去年港交所全年募资额。
受融资环境影响,企业不一定能在资本市场获得预期的估值和融资规模,上市破发成为普遍现象。
以嘀嗒出行为例,尽管头顶“共享出行第一股”光环,已经连续五年实现盈利,且是唯一连续多年盈利的出行平台,却很难获得投资者青睐。上市被遇破发,后股价持续下滑,截至7月11日收盘,报2.720港元,两周时间,股价较6港元的发行价已经腰斩。
投资者对其看法比较一致,嘀嗒出行虽然以顺风车服务为主打,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和用户粘性,但在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方面相对滞后,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其长期增长潜力的评估较为保守,从而影响了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
相比嘀嗒出行,资本市场对如祺出行更加“宽容”。尽管招股书显示,如祺出行3年亏损20亿元,且短期内难以摆脱这一局面。但仍有投资者认为,在当下整个汽车产业未来朝着智能化转型的趋势下,如祺出行提前布局并卡位Robotaxi这一清晰明确且潜力巨大的赛道,有望在未来实现弯道超车并赢得市场青睐。
如祺出行的业务包括出行服务、技术服务,以及为司机及运力加盟商提供全套支持的车队销售及维修。2021年,如祺出行正式开始Robotaxi(无人驾驶网约车)的开发和商业化。截至2023年12月31日,Robotaxi服务已经运营累计20080小时,覆盖545个站点,且自有的Robotaxi车辆均配备L4级自动驾驶技术。
自动驾驶光环加持下,上市次日,如祺出行股价一度较发行价涨超14%,市值突破80亿港元,强劲表现也进一步印证了Robotaxi概念的含金量,展示了资本市场对自动驾驶和出行服务领域的高度关注与期待。
抢滩
实际上,一众出行企业加码Robotaxi的研发,不仅仅是为了在资本市场有故事可讲,更重要的是Robotaxi这一商业模式为企业盈利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可能性。
当下,除滴滴和嘀嗒之外,其他网约车企大多处于亏损状态。网约车入局者众多,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份额遭多家竞争对手分割,价格战也较为常见,导致企业难以实现盈利,其次,网约车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车辆购置、司机培训、平台运营等方面,也使得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Robotaxi模式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例如,Robotaxi能够显著减少人力成本并提供标准化服务,这是其最大的优势。以滴滴的2023年财报为例,去年滴滴的中国出行总收入1750亿元,其中大多数都付给了司机。如果能够将现有的网约车服务全部或部分替换为Robotaxi,那么原本支付给驾驶员的工资、培训和管理费用将大幅减少,从而直接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
这种成本结构的优化,不仅有助于企业提升盈利能力,其商业模式的成功也将为企业带来资本市场的更多关注和认可,从而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和资金支持。
当下,出行企业正大力度推动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
滴滴自2016年起就在研究自动驾驶,并且已经选择和广汽联手打造Robotaxi量产车。目前,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已完成产品定义,正在进行设计造型的联合评审,计划明年实现量产。这款车的定位为跨界SUV,基于广汽埃安AEP3.0高端纯电专属平台、星灵高端电子电气架构打造,同时搭载滴滴自动驾驶全套全无人驾驶软硬件技术方案、安全冗余系统和最新一代面向无人化出行服务的座舱娱乐系统。
如祺出行招股书显示,此次募资金额中,约40%将用于自动驾驶及Robotaxi运营服务的研发活动,15%用于自主研发开放式Robotaxi运营科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