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热点 > 国内 >

工道·专题|0.00068毫米!这位钳工的手工精度碾压机器

时间:2024-06-09 23:35:01来源:互联网

原标题:0.00068毫米!这位钳工的手工精度碾压机器

数控机床和工人同时加工一个零件,谁的加工精度更高?这个问题在杨国心心里有着明确的谜底。

全国技术能手、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标准件中心“方文墨班”钳工杨国心为“战鹰”加工的零件精度可控制在0.005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20,这是目前一般数控机床很难达到的精度。

“机器没有感情,但工匠是有感情的。”杨国心所说的“感情”,更像是全神贯注投入钳工工作时的一种“感觉”,就是凭借这种敏锐的感知力和海量的经验积累,他不断探索加工精度上限,为国铸剑。

01

把身体“炼”成最趁手的工具

记者见到杨国心时,他正弯腰弓步,均匀地锉削着一个高精度零件,产品表面光滑如镜。

时间最长时,杨国心像这样一站就是7个小时,整个过程,都要保持呼吸均匀。“一旦大喘气,身体、手部也会跟着颤抖,这个件可能就报废了。”杨国心说,这一过程看上去轻松,实则全身都要用劲。

杨国心初次接触钳工专业是在沈飞技师学院的实习工厂里,那时他还是一名技校学生。当看到图纸上一条条错综复杂的线条,通过自己的双手变成立体零件时,他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这个专业。

2012年,18岁的杨国心入职航空工业沈飞公司标准件中心。次年,他成了“大国工匠”方文墨的徒弟。

为了能有更多时间练习钳工技能,杨国心每天一早就到单位进行“魔鬼训练”:直径50毫米的金属锭,每次只锉掉0.5毫米,保证平面度公差在0.01毫米以内;他还经常利用午休时间加练。

军工制造对零件精度要求很高,机械设备加工无法达到的精度,只能通过手工加工来实现。2016年,方文墨创造了手工精密锉削0.003毫米加工公差的“文墨精度”,刷新了国产航空零部件加工的标准精度,成为包括杨国心在内的青年钳工们追逐的标杆。

为了追赶“文墨精度”,杨国心将自己的一双手,连带身体“炼”成了最趁手的工具,他用手去触摸、感觉,用眼睛去观察,就能判断出产品精度有没有超过公差。

02

大赛中磨出“稳稳的精度”

杨国心工作的标准件中心是一架歼击机腾飞的起点。现代战机在高速飞行过程中,需要应对各种极端环境,任何零件误差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在这里工作的工匠们不得不追求极致的精度。

在技能大赛中磨出的“稳稳的精度”,让杨国新有了助力“战鹰”冲天的底气。

初冬时节,杨国心在冰冷的工房里苦练技能。集训期间,他每天的训练时长达12小时~15小时,天不亮,就起床开始练习。除了吃饭、睡觉,他基本上都是站着,当教练告诉他可以休息时,他的手脚都已经麻木了。

时光没有辜负杨国心的努力。在第十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上,他站上了模具工项目的冠军领奖台。

扎实的训练让杨国心的技艺水平得到质的提升。此前,他钻孔的孔径精度保持在0.1毫米,参赛后,他将孔径精度提高到了0.05毫米,平面精度可以达到0.005毫米。

杨国心将从大赛中学到的拼装优化加工工艺,也应用到了实际生产中。

他对六方螺母加工模具进行了新调整,用工件外围定位,利用中心钻打出中心孔,再利用钻床的正反转对工件进行点动攻丝,既能防止丝锥折断,又保证了螺纹的垂直度符合要求。经统计,改进工艺后,加工效率提高了3倍,产品质量也更加稳定。

杨国心还主动承担了卡箍一次成型工装的技术改进。他基于卡箍类零件的材料性能,从调整工件的反变形系数入手,通过主动轮带动3个从动轮挤压加工的方法,实现了卡箍弯曲模具一次成型的改进目标,提高工作效率6倍,有效保证了产品按时交付。

03

对精度的追逐永无止境

就在两年前,杨国心加工出了0.00068毫米的超高精度,追平了师傅方文墨创造过的最高精度纪录,融易新媒体消息,这是数控机床都难以企及的精度。

一时间,这位标准件中心的首位90后高级技师,成了青年钳工心中的新标杆。

近两年来,杨国心一直沉在生产一线打磨技能。15分钟、10分钟,再到后来的7分多钟……他加工产品的时间越来越短,平面度公差也下降到了0.005毫米以内。


近期热点

工道·专题|0.00068毫米!这位钳工的手工精度碾压机器 06-09

中工网评丨搭建竞技舞台,促人才培养促就业创业 06-09

工视评丨相亲分析师真是“媒婆克星”吗? 06-09

工人日报e网评丨争论实习生是否背锅,是在关切事故问责的精准 06-09

工人日报社评丨供求精准对接,让零工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06-09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